阁夜

2018-04-19 可可诗词网-杜甫 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

诗词简介
        杜甫离开成都草堂,沿江南下,大历元年到达夔州。这首诗就是杜甫在江边阁楼上有感而作。当时军阀混战,连年不息,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,诗人的好友李白、高适、严武等都先后死去。这首诗感时忆旧,表现诗人沉重的心情。
 
 
     首联点明时间。先点明光阴荏苒、岁月逼人,然后写沦落天涯,静夜难捱。颔联写诗人深夜难眠中的所闻所见,先写鼓角,从侧面烘托夔州一带面临战争威胁,并不太平。后写星影在三峡摇曳不定,既写出了作者深夜难眠,也是暗喻时局动荡不安。颈联写拂晓前所闻,通过“野哭”表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,通过“夷歌”又表明作者所处的环境,点明诗人漂泊在外的境遇。尾联直接抒发作者激愤之情:像诸葛亮、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,不论贤愚都同归于尽,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,又算得了什么呢?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。

     这首诗气象雄浑,音节铿锵,笔力遒劲,声调悲壮,是七律中的佳品。
 

  • 原文
  • 拼音
  • 繁体
  • 《阁夜》
    .[唐].杜甫
    岁暮阴阳催短景,天涯霜雪霁寒宵。
    五更鼓角声悲壮,三峡星河影动摇。
    野哭几家闻战伐,夷歌数处起渔樵。
    卧龙跃马终黄土,人事音书漫寂寥。
  • 《 ɡé yè 》 
    《 阁 夜 》 
    .[ tánɡ ]. dù fǔ 
    .[ 唐   ]. 杜 甫 
    suì mù yīn yánɡ cuī duǎn jǐnɡ , tiān yá shuānɡ xuě jì hán xiāo 。 
    岁  暮 阴  阳   催  短   景   , 天   涯 霜     雪  霁 寒  宵   。 
    wǔ ɡēnɡ ɡǔ jiǎo shēnɡ bēi zhuànɡ , sān xiá xīnɡ hé yǐnɡ dònɡ yáo 。 
    五 更   鼓 角   声    悲  壮     , 三  峡  星   河 影   动   摇  。 
    yě kū jǐ jiā wén zhàn fá , yí ɡē shù chù qǐ yú qiáo 。 
    野 哭 几 家  闻  战   伐 , 夷 歌 数  处  起 渔 樵   。 
    wò lónɡ yuè mǎ zhōnɡ huánɡ tǔ , rén shì yīn shū màn jì liáo 。 
    卧 龙   跃  马 终    黄    土 , 人  事  音  书  漫  寂 寥   。 
     

  • 《閣夜》
    .[唐].杜甫
    歲暮陰陽催短景,天涯霜雪霽寒宵。
    五更鼓角聲悲壯,三峽星河影動搖。
    野哭幾家聞戰伐,夷歌數處起漁樵。
    臥龍躍馬終黃土,人事音書漫寂寥。

  • 译文
  • 注释
  • 诗评
  •  
    日月奔梭,催来岁暮,白昼渐少,
    霜雪初晴,独自度此天涯寒宵。
    远远传来凄厉悲壮的报时鼓角,
    一更、二更……直听到五更拂晓。
    天上的星河闪烁,倒映在三峡水面,
    波影闪烁动摇。
    可恨战乱,千家万户在野外哭叫,
    哪儿能听到渔人樵夫自在的歌谣?
    历史上此地曾有诸葛卧龙辅佐刘备,
    也曾有公孙述跃马称帝,却早已化为黄土白草。
    唉!我漂泊西南,与朝廷关系疏远,
    亲朋好友也久断音讯,只好任其冷漠寂寥。
  • 【注释1】
     
    1.岁暮:指阴历年终。阴阳:指日、月。催短景:言冬末白天特别短,故云:“短景”;因白天很快过去,故云:“催短景”。景:即“影”,指日光、光阴。霁(音ji):雨雪停止,天气放晴。寒宵:寒夜。

    2.五更:汉魏以来,自昏至晓,一夜分为五刻,或称五鼓、五更。三峡:即瞿塘峡(在今四川奉节县东)、巫峡(在四川巫山县东)、西陵峡(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)。这里以瞿塘峡代三峡。星河:指倒映在河水中的星影。

    3.野哭:野外的哭声。战伐:指蜀中爆发的崔旰之乱。当时尚未平息。夷歌:夔州少数民族的山歌。

    4.卧龙:指诸葛亮。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:“徐庶谓先主(刘备)曰:‘诸葛孔明,卧龙也,将军(指刘备)宜枉驾顾之。’”跃马:指公孙述。字子阳,汉扶风人,王莽时为导江卒正。更始帝立,他乘时局动乱,割据蜀中,自称白帝。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公孙跃马而称帝。”终黄土:终竟都变成一堆黄土。指他们都早已死了。唐时,夔州有白帝祠、孔明庙。人事:此指杜甫自己与朝廷的冷淡关系。音书:指亲朋消息。漫:听任。

    【注释2】

    ①阴阳:日月。短景:指冬末日短夜长。
     
    ②天涯:指客居异乡夔州。霁:雨雪过后天晴。
     
    ③二句写寒夜不寐直到清晨的所闻所想。吴见思《杜诗论文》卷四○云:“三四顶‘寒宵’句。天霁则鼓角益响,而又在五更之时,故声悲壮。天霁则星辰益朗,而又映三峡之水,故影动摇也。”唐代制度,行军在外,日出日落时都要击三鼓吹三角(鼓三百三十三槌为一通,角十二声为一叠)。三峡:指瞿塘峡、巫峡、西陵峡。星河:天河。
     
    ④此句意谓从许多人家野哭声中可以听到战争的声音。野哭:哭于郊野。诗人写此诗的上年十月,蜀中有崔旰之乱。
     
     
    ⑤此句意谓多处渔夫和打柴人唱着夷歌。写夔州之僻俗。夷:指少数民族。
     
    ⑥此句意谓诸葛亮和公孙述尽归黄土。卧龙:指诸葛亮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记载徐庶对刘备说:“诸葛孔明者,卧龙也。”跃马:指公孙述。公孙述于西汉末曾割据蜀地自称白帝,左思《蜀都赋》有“公孙跃马而称帝”句。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,故诗人想到贤愚忠奸都已同尽。
     
     
    ⑦此句意谓既然贤愚同尽,则自己的流落,亲友音讯的断绝,也只好任其寂寥了。人事;指目前的遭遇。音书:指亲友的消息,其时杜甫好友李白、郑虔、苏源明、严武、高适都已去世。漫:随意,任其。
     

  •  
         唐诗篇名。七律。杜甫作。见《杜诗详注》卷一八。作于大历元年(766)冬寓居夔州西阁之时。其时杜甫的好友郑虔、苏源明、李白、严武、高適先后去世,蜀中又有崔旰之乱,诗人心情十分沉重。在一个大雪初霁之夜,触景生情,写下此诗:“岁暮阴阳催短景,天涯霜雪霁寒宵。五更鼓角声悲壮,三峡星河影动摇。野哭千家闻战伐,夷歌几处起渔樵。卧龙跃马终黄土,人事音书漫寂寥。”首联感叹岁月流逝,沦落天涯;颔联描写寒夜所闻所见,声景俱壮;颈联诗人神驰千里,忧国忧民;尾联感慨史事,自我慰藉。全诗通过叙写岁暮寒宵的三峡之景,抒发作者对军阀混战,百姓涂炭动荡时局的忧虑和自己羁旅万里,漂泊无依的孤凄心境。意境悲壮,气象雄阔,格律谨严,为老杜七律中的名篇。胡应麟评论七律时,说该诗“气象雄盖宇宙,法律细入毫芒,自是千秋鼻祖。”(《诗薮》内编卷五)卢世㴶亦评此诗说:“一题不止为一事,一诗不止了一题,意中言外,怆然有无穷之思。当与《诸将》、《古迹》、《秋兴》诸章相为表里。”(《杜诗详注》卷十八引)“五更鼓角声悲壮,三峡星河影动摇”二句,写得阔大雄浑,情景兼融,悲中有壮,撼人心魄。苏轼称此为“七言之伟丽者”,“尔后寂寞无闻焉”(《东坡题跋》)。纪昀也说:“三、四壮伟,冠绝古今。”(《唐宋诗举要》卷五引)
     
  • 赏析一
  • 赏析二
  • 赏析三
  •    这首诗是大历元年(766)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。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断,吐蕃也不断侵扰蜀地。诗人的好友郑虔、苏原明、李白、严武、高适等也都先后去世,感时忆旧,他写下了这首诗。
     
            诗人的情绪是沉重悲凉的。在此他所选取的意象也沉重而悲凉: “岁暮”、“短景”、“霜雪”、“寒宵”,“鼓角悲壮”、“星河动摇”……这里所呈现的景物都浸透着诗人的主观意绪,用西方美学的术语来说这就是“移情”——移诗人主观之情于客观之物,或者说是由诗人心灵的眼睛所摄于特定情景。从这四句诗来看,诗人所写的情境是由日暮到五更:先说岁暮日短,再说寒宵雪霁,三说五更鼓角……这就表明在整整的这个“阁夜”里诗人是通宵未眠,以“长开眼”看到了这自暮至晚的一切。为何彻夜未眠? “五更鼓角声悲壮”已透露了端倪,而颈联两句则更具体说明了原由: “野哭千家闻战伐”和“五更”句相呼应,表明“战伐”正在进行,而死亡士卒的家属已遍及千家万户,旷野坟茔传来的哭声响彻云天,揭露着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惨痛。自“安史之乱”以来遍及全国的战争一直没有停息,而今又加之军阀的混战、吐蕃的入侵,死者真可谓白骨成山、横尸枕藉;而“夷歌”之声不断传来还预示着社会前景的更大不宁,在此种情景下忧时伤世的诗人怎能不彻夜无眠,辗转反侧……结尾两句是说:像诸葛亮(卧龙)、公孙述(跃马化用左思《蜀都赋》 “公孙跃马而称帝”句,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)这样的历史人物,不论他是贤是愚,都埋于黄土同归于尽了;如今自己所面对的人世烦忧,包括所期盼而不至的远地音书,亦不过是时间长河中的一瞬,它也很快将归于无尽的逝水——永恒的寂寥。前人评论此诗“意中言外,怆然有无穷之思”是颇有见地的。
  •    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 (766) 冬天,杜甫从云安流落到夔州,寓居西阁时所写。此时,蜀中军阀崔旰、郭英乂、杨子琳相互攻伐的战事尚未完全平息,夔州地区也常有战伐之声; 加上诗人的好友郑虔、李白、严武、高适相继去世,他感到特别的孤寂、悲凉。
     
          首联: “岁暮阴阳催短景,天涯霜雪霁寒宵。”诗人写身居西阁,冬夜漫漫的凄冷之感。时近岁暮,昼短夜长,沦落天涯 (夔州) 边远之地的诗人,在这霜雪初停的夜晚,倍感通宵寒冷。这既是写实,又是写心理感受。
     
         颔联: “五更鼓角声悲壮,三峡星河影动摇。”这是写诗人夜寒不寐的所闻所见。霜雪初霁,寒气逼人,五更欲晓,悲壮的号角声仍然不断,可见夔州已充满浓浓的战争气氛。不寐的诗人眼望窗外,三峡江面上星河倒映,波光鳞鳞,随波荡漾。古人有所谓星河摇动象征战争的说法。这里,诗人明写江景,暗喻战乱未已,含有为战乱给人民带来苦难而忧之虑。
     
        颈联: “野哭千家闻战伐,夷歌数处起渔樵。”这是承接上联,诗人写拂晓前的所闻。一闻号角战伐之声,千家痛哭,哭声遍野; 渔夫和樵子也在江中和山上唱起了悲戚的歌声。这一切反战之声,煎熬着忧国忧民的诗人的内心。
     
       尾联: “卧龙跃马终黄土,人事音书漫寂寥。” 诗人面对百姓的苦难呼喊,自感飘零寂寥,无能为力,只好陷入无穷的痛苦之中。此时,突然想到夔州的武侯庙和白帝庙,感到诸葛亮那样贤明之人和公孙述那样在西汉末年乘乱据蜀称帝者,虽贤恶不同,但都英雄一世,最后都终归 “黄土”,成了枯骨,像我这样飘零一生的孤寂者又有什么办法呢? 所以,人事音书虽然断绝,也漫道其“寂寥”,算不得什么了! 诗人好像在自慰自解,实际上其未尽之意是对 “战伐”的愤激和伤感。
     
          全诗紧扣 “夜” 字,多侧面地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,从 “雪霁寒宵” 到 “五更鼓角”,从“夜空星河” 到江上波涌,从 “野哭” “夷歌” 到战乱人事,从“岁暮阴阳”到“卧龙跃马”,上下古今之事,均在愤慨中,突出了 诗人忧国忧民之感,故此诗被称为律诗中的典范之作。
  •  
       这首诗是感时伤事而作,很可能是诗人彻夜不眠之后写的,结尾还表达了消极的感情。
     
         开头两句交代时间,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。由于冬季夜长日短,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飞快,“催”字有韶光易逝之感;又称所在地夔州为天涯,有自伤飘零之意。颔联出句承上文“宵”字,写黎明前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,暗示诗人彻夜未眠,可见忧心之重,“鼓角”更兼示战局紧张,故士兵天未明即起进行操练;对句承上文“霁”字写三峡中景象,因雪止天晴,故三峡中星影可见,又值冬季,山寒水瘦,其影更加清晰。“影动摇”不单指自然景象,与出句联系,应暗示战争频仍、兵革未息的气息。因此前人赞扬此联写得“伟丽”,正在于诗人把对时局的关怀和三峡深夜美景的欣赏有机地结合起来,诗句气势苍凉恢廓,音调铿锵悦耳,辞采清丽夺目,“伟丽”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。
     
          颈联出句写“野哭”多至“千家”,这是战乱造成的,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;对句“夷歌”显示地方风情。“野哭”、“夷歌”,一个富有时代感,一个具有地方性,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,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。尾联写诗人在知交零落、存者音讯不通的情况下,以诸葛亮、公孙述终归“黄土”自嘲自慰自解,更显示出内心的凄苦万状。

       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。诗人围绕题目,从几个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,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,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,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,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古迹。气象雄浑,仿佛笼宇宙于笔端,有上天下地、俯仰古今之概。因此,更有人称它为七言律诗中“千秋鼻祖”。
     


今日更新
今日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