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中寡妇

2019-05-22 可可诗词网-千家诗翻译鉴赏 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

        

杜荀鹤


        夫因兵死守蓬茅,麻苎衣衫鬓发焦。
        桑柘废来犹纳税,田园荒尽尚征苗。
        时挑野菜和根煮,旋斫生柴带叶烧。
        任是深山更深处,也应无计避征徭。


        【原诗今译】


        丈夫阵亡了,我守着简陋的茅草房,
        身着粗麻衫,两鬓斑白,头发焦黄。
        农桑荒废,里胥仍然催我交赋纳税,
        田园无收,官吏征青苗把我不放弃。
        谁怜我,挑取野菜和着根儿一起煮,
        谁怜我,砍取生柴和着叶儿一起烧。
        尽管我住在深山老林十分幽深之地,
        也无法避开这横征暴敛的重税苦徭。


        【鉴赏提示】
        杜荀鹤是晚唐后期,继承中唐新乐府运动精神,“惟歌生 民病”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。其诗歌主张和白居易接近。他 说:“诗旨未能忘救物,世情奈值不容真。”(《自叙》)又说:“言 论关时务,篇章见国风。”(《秋日山中》)因之,他的诗能相当 广泛地反映唐末的黑暗现实和人民群众的灾难。《山中寡妇》 一诗通过典型化概括和白描的手法,真实地表现了一个寡妇 的悲剧生活,揭露了晚唐时期惨无人道的赋役剥削。
        唐末,朝政腐败,藩镇割据,军阀之间连年征战,造成 “四海十年人杀尽”(《哭贝韬》)“山中鸟雀共民愁”(《山中对 雪》)的凄凉景象。首句“夫因兵死守蓬茅”,就是从这种动乱 的社会背景着笔,揭示造成山中寡妇不幸的社会原因。战争 使她失去了丈夫,一个人逃进深山,独守茅屋栖身。紧接着 用了一个特写镜头:“麻苎衣衫鬓发焦”,从人物的情状、形 貌、生活细节绘其形,传其神。这位寡妇穿着粗糙的麻布衣 服,鬓发枯黄,面容憔悴,未老先衰。她原以为逃进深山,就 可免除赋税徭役,其实不然:“桑柘废来犹纳税,田园荒后尚 征苗。”柘(zhè),是一种落叶乔木,叶厚而尖,可以饲蚕。古 时以农桑为本。尽管由于战争的破坏,桑柘林木毁弃,田园 杂草丛生,官府却不顾百姓的死活,连这位孤苦伶仃的可怜 寡妇,也不放过对她的榨取。她依然得交纳青苗税和捐税, 那何以��口活命呢?“时挑野菜和根煮,旋斫生柴带叶烧”。 颈联用人生存的两个基本条件“食”与“火”,来揭示寡妇的 生活困难。她只有经常地挖野菜,可能是野菜也被挖殆尽, 一旦采得,如获至宝,连菜根也一块煮着吃了。“生柴”是指 刚砍下的树枝,只有带叶燃烧,诗人加倍强调了山中寡妇难 以想象的生活困难。以上六句具体描绘了赋役的残酷、寡妇 的苦况。末两句,诗人似乎按捺不住自己胸中的激愤之情而 发出深沉的感慨:“任是深山更深处,也应无计避征徭。”强 出实物为“征”,强出劳力叫“徭”,赋税劳役的罗网是难以逃 脱的。“任是”“也应”两词,可体味出诗人深沉的悲愤和对生 民的同情之心。
        《山中寡妇》一诗叙议结合。叙得清晰流畅,真切客观。 通过对女主人举止、形态、衣着、食用的刻画,把她的苦难写 到了极致,造成了一种强烈的悲剧氛围。引满而发,才使末 联的议论鞭辟入里,入木三分,毫不勉强,从而把读者引向 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。使读者窥一斑见全豹,看到在唐末的 社会里,不仅一人一处如此,苛政猛虎般的赋税盘剥,有更 多的寡妇,更多的人民遭受同样的苦难。这就扩大了诗歌的 意蕴、深化了主题。此诗又不用典故,不堆砌词藻,把律诗的 声律对偶和浅近通俗的语言结合起来,平易委婉,如话家 常,可以说是律诗的通俗化。
今日更新
今日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