戏答元珍

2024-04-07 可可诗词网-千家诗翻译鉴赏 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

        

欧阳修


        春风疑不到天涯,二月山城未见花。
        残雪压枝犹有橘,冻雷惊笋欲抽芽。
        夜闻归雁生乡思,病入新年感物华。
        曾是洛阳花下客,野芳虽晚不须嗟。


        【原诗今译】


        骀荡的春风,似乎吹不到荒远的天涯,
        夷陵的二月山城,还没有竞芳的野花。
        橘树的枝柯上,仍挂着未消融的残雪,
        早雷惊醒的春笋,才抽出碧绿的嫩芽。
        夜雁北归的鸣叫,惹起我无限的乡思,
        异乡新春的景物,更是令人愁病交加。
        唉唉! 我曾经是洛阳胜地的观花人也,
        此地野芳虽晚,不须短叹长吁的恣嗟。


        【鉴赏提示】
        宋仁宗景祐三年 (1036),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朝政 改革而遭诬陷,遂被贬为峡州夷陵(今湖北宜昌)令。次年, 友人丁宝臣(字元珍)送给他一首题为《花时久雨》的诗,他 即作此诗以酬和。诗中作者抒发了自己幽怨和失意的情绪, 但又有意以旷达出之,故自称是“戏”作。
        首联,诗人即景抒情,渲染气氛。“春风疑不到天涯”,这 里的“天涯”,指的是夷陵山城。诗起句无疑而疑,乍一看让 人莫名其妙,等看到了下句,又感到“疑”得有理,因为,“二 月山城未见花”。夏历的二月已是开花季节了,但夷陵地处鄂 西山区,时值早春,气候还相当寒冷,虽入春而无花。诗人对 这两句诗颇为得意。据《西清诗话》记载:“欧公语人曰:‘修在 三峡赋诗云:春风疑不到天涯,二月山城未见花。若无下句, 则上句不见佳处,并读之,便觉精神顿出……’”其实,在这 里,诗人欣赏的何止仅是结构上的一疑一答,一个“疑”字,妙 就妙在是与不是之间,虽提出疑问,但又不作回答,而是留给 读者去玩味、去思索。在此,诗人化用了王之涣“羌笛何须怨 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”的诗句,明写春风之不到,实叹皇恩 之不及,字里行间流露出谪居山城的孤寂和抑郁。入春不见 花,那么见到的是什么呢?“残雪压枝犹有橘,冻雷惊笋欲抽 芽”,颔联紧承首联之意,实写眼前所见。在这里,诗人以工整 的对句准确地写出了一般人难以着笔的乍暖还寒时候夷陵 特有的景色。尽管寒冬是严酷的,但去年剩在枝头上的霜橘 经冬而不衰,在残雪的映照下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傲霜斗 雪的高洁品质。这也正象征着诗人自己的高尚品格。残雪表 明严冬已逝,春光即到。尽管诗人眼里还看不到春花,但在诗 人心里却是别一番景象:本来,在春雷声中,蛰虫惊醒而责, 故我国以“惊蛰”为此节气名。在这里,诗人将春笋当做有感 觉的动物来写,想象着春笋被春雷惊醒,正欲破土萌芽,这真 是一派生机盎然、充满希望的景象。
        自然界蓬勃向上的生机与诗人自己遭贬降抑的处境形 成了鲜明的对照,这不免使诗人感慨万端,以至夜不成寐。 因此作者在颈联把笔锋一转,抒写自己的凄凉心境: “夜闻 归雁生乡思,病入新年感物华。”诗人在辗转反侧中听着一 声声北归鸿雁的鸣叫,思乡之情倍增。眼看着自然界时光流 逝、景物变化,而自己却抱病进入新年,此时诗人心中的落 寞惆怅之感溢于言表。此联一本作“鸟声渐变知芳节,人意 无聊感物华。”若这样写,便成了一般的伤春之作了。今本作 闻雁思乡,更能表现出谪居之人的无限感慨。“曾是洛阳花下 客,野芳虽晚不须嗟。”诗的首联以“二月山城未见花”起,至 此又落到了夷陵的春花上,首尾呼应,脉络清楚。这一联看似 超脱,实则沉郁。洛阳盛产牡丹,诗人在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 时,曾饱览过享有盛名的洛阳牡丹,而此时却连山城的野花 也不能及时看到,心中不无慨叹,但诗人却用无须慨叹的话 来宽慰自己。然而,尽管诗人笔下潇洒,却掩饰不住内心更为 深沉的郁闷,宽慰之辞中隐藏着难言的苦涩。尾联写得形象 而富有含意,诗人在此虽没有明写题旨而题旨自见。
        这首诗用意曲折而一气流转,语言清新自然,抒情委婉 蕴藉。由此也可对欧阳修文学创作上的艺术风格窥之一斑。
今日更新
今日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