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衣巷

2019-05-22 可可诗词网-千家诗翻译鉴赏 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

        

刘禹锡


        朱雀桥边野草花,乌衣巷口夕阳斜。
        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

        【原诗今译】


        朱雀桥边长满了闲花野草,
        乌衣巷口残留着夕阳斜照。
        旧时王导、谢安家的飞燕,
        到普通百姓家里筑窝建巢。


        【鉴赏提示】
        这首诗是刘禹锡《金陵五题》的第二首。虽咏怀古迹,却 没有拘泥于史实,不作一句议论,只是选取典型景物以显示 乌衣巷的今昔变化,寄托诗人深深的感慨。是诗人最为满意 的怀古佳作之一。
        首句从描写六朝古都金陵南门外的朱雀桥入手,描写 乌衣巷的环境。朱雀桥横跨于秦淮河上,是当时车马填咽的 交通要冲,是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。它不仅与第二句中的 乌衣巷地名相对,而且“朱”与“乌”又都表颜色,对仗自然工 整,形成语言上的美感。由于两地相邻,也自然会使人联想 到这里东晋时代居住着的高门士族,便于展开对历史的回 忆和反思。今日的朱雀桥边,野草丰茂,野花飘零,那谢安在 桥上建筑的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,也许遗迹尚存,却早已 被人们冷落了。这里诗人以“野”状“草花”,说明这草花寂寞 开谢,自生自灭,一丝荒凉冷落的气氛油然而生。“花”字不 仅与“草”字并列,指野草、野花,而且可解作动词“开花”。昔 日繁华的朱雀桥边野草任其生长以致开花,不是将人迹罕 至、满目荒凉的衰败景象表现得更为充分么!
        第二句破题,正面写乌衣巷。据《舆地纪胜》记载:“晋南 渡,王、谢诸名族居乌衣巷,此时谓其子弟为乌衣诸郎。”可 见这里曾是掌握东晋政权的王导、谢安等豪门贵族的聚居 之地。昔日的乌衣巷,显官士族之家比邻相连,高屋深宅之 雕梁画栋,衣冠楚楚之士往来不绝,好一派繁华之势,鼎盛 气象! 可今日,乌衣巷不仅掩映在朱雀桥衰落凄清背景之 下,而且只剩下夕阳残照,一抹余晖洒落在街道上。“夕阳” 乃西下的落日,“斜”字也可解作动词“斜照”。以“斜”字写落 日,更渲染出夕阳西下的惨淡景象,也隐喻着气息奄奄的衰 落情景。
        前两句选取野草荒落、残阳晚照,烘托出乌衣巷的凄凉 景象,第三、四句则抒发诗人对乌衣巷变迁的深重感叹。但 诗人没有流于一般浅显、直露和正面的抒发,而是继续借助 于景物,把感叹寓于景物的描写中:“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 寻常百姓家。”燕子是一种候鸟,尽管不会有历尽沧桑的数 百年的老燕,但“今年巢在此,明年故复来”(晋傅咸《燕赋 序》),却是其代代相传的生活习性。诗人即抓住这一特点, 冠以“旧时”二字,以象征性的比喻,把燕子作为历史的见 证。昔时王谢堂前的那群群家燕,如今一只只飞入百姓之 家。这就反衬出今日乌衣巷的主人已不再是那些高门望族, 而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了。
        由于诗人把自己对历史变迁的判断,对盛衰兴亡的感 慨,寓于野草、斜阳、飞燕三种典型景物中,因而含蓄蕴藉,耐 人寻味,取得了诗人自己所揭示的“片言可以明百意,坐驰可 以役万里”的审美效果,难怪白居易面对刘禹锡的《金陵五 题》要“掉头苦吟,叹赏良久” (刘禹锡《金陵五题序》)了。
今日更新
今日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