孤愤

2023-09-15 可可诗词网-古典诗词作品精讲 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

        

柳亚子


        孤愤真防决地维,忍抬醒眼看群尸?
        美新已见扬雄颂,劝进还传阮籍词。
        岂有沐猴能作帝?居然腐鼠亦乘时。
        宵来忽作亡秦梦,北伐声中起誓师。


        这首七律,是柳亚子的早期作品,作于一九一五年,即民国四年时。这时,清宣统帝宣布退位不久,民主共和制成立只几年,但是,已出现了复辟形势。一九一三年,革命党人宋教仁为袁世凯暗杀,打响了反革命复辟的信号;紧接着就是窃国大盗袁世凯醖酿称帝(君主共和体);同时,也是蔡谔等人组织“云南起义”的前夜。作者就在这个紧急关头写下这首诗,以自己诗文作武器,投入了反袁斗争。
        “孤愤”,原是愤世嫉俗的意思。曾是《韩非子》这部书中第一篇的篇名。本指正直有才能者不见容于世的悲愤。这里,诗人将其借为自己的诗题,是表明对袁贼狂热图谋称帝的愤慨。
        

* * * *


        

首联:既诘别人,又问自己


        作为一位革命诗人,对于刚刚推翻曾经延续数千年的帝制,现在又有人谋图复辟这个万民痛楚的制度,其愤怒之情,当然是无法抑制的。所以,诗人冲口而出,吟成了这诗首联之第一句——
          孤愤真防决地维,忍抬醒眼看群尸?
        这是用《列子》中共工与颛顼争帝而怒触不周山,致使“折天柱,绝地维”的典故,来喻自己对袁贼称帝的极度愤怒,几乎也要与共工那样怒撞巨岳,震断“地维”了。真防,即真要注意防备。地维,地之四角。古人认为,天圆地方,天有九柱支撑,地有四维系缀。抬醒眼,抬,即举眼;醒眼,睁着眼睛,此作者自谓,也说人。群尸,一群行尸走肉者,指“拥袁”之人。
        在这种极端愤怒的情绪下,作者以反诘句自问(其实,也向别人,向一切革命者发问)说:难道还能睁着眼睛,听任这批行尸走肉的家伙胡作非为?!
        

颔联与颈联:征引四典,借古讽今


          美新已见扬雄颂,劝进还传阮籍词; 岂有沐猴能作帝,居然腐鼠亦乘时?
        诗人在此引入的四个典故的史实是:
        第一个典实是,西汉末年,王莽篡夺刘氏政权,建立了“新”朝。当时,著名作家扬雄仿司马相如《封禅文》作了《剧秦美新》一文,批评秦朝,颂美“新”朝。所以,诗句说:“美新已见扬雄颂”。这里,借指当时的胡瑛、孙敏筠、杨度、刘师培、严复和李燮和等六人组织“筹安会”,发表宣言,拥袁称帝的事。
        第二个典实是,魏末,元帝(曹奂)景元四年(263)封司马昭为晋公,进相位,加九锡,昭伪辞不受,百官承意劝进,并推阮籍写“劝进表”。诗中这句“劝进不传阮籍词”,就是借以喻指当时梁士诒等人组织全国请愿联合会,要求变更国体,拥袁称帝。九锡,古代天子赐给诸侯有大功者衣服等凡九事。锡,赐也。《公羊传·庄公元年》:“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。锡者何?赐也。”“九锡”之九事,即:车马、衣服、乐则、朱户、纳陛、虎贲、弓矢、铁钺和秬鬯等。
        第三个典实,本于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的记载:有人劝说项羽于咸阳建都,但项羽不听。于是,此人借别人之口斥云:“人言‘楚沐猴而冠耳’,果然。”是说猴装人样,实际非人也。诗人借此典之意铸成自己的诗句:“岂有沐猴能作帝”?用以断言袁世凯称帝必败。沐猴,即猕猴,也即母猴,三词同为一物,由于“沐”、“母”、“猕”三音通转之故。
        第四个典实,语出《庄子·秋水》中所载的一则寓言,其意是说,南方有一种鹓雏鸟,从南海飞往北海途中,非梧桐不栖,非竹实不食,非甘泉不饮。鸱鸮得一腐鼠,看到鹓刍鸟经过,担心被夺,就仰面吆喝,赶走鹓雏鸟。这里,诗以“腐鼠乘时”来讥讽那些趋炎附势的“筹安会”诸人,同时表示自己为小人们乘机作祟而痛心。所以写了“居然腐鼠亦乘时”之句。“乘时”,即遇上好时运。
        

尾联;笔锋一转,托梦言志


          宵来忽作亡秦梦,北伐声中起誓师。
        亡秦,语出《史记》,是说有人预言,秦国必败于楚人,后来,果然为项羽所亡。在这首诗里,诗人既具体地描述了袁世凯称帝前后“群尸”起舞的黑暗政局,沉痛地指斥了当时那股复辟逆流;同时,也不悲观失望,而是确信“沐猴”、“腐鼠”们的日子不长,革命风暴将重扫中华上空的妖雾。果然,袁之“洪宪”帝制宣告后不久,以蔡谔、唐继尧等人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就在云南起义,出兵北伐,袁世凯只做了八十三天“儿皇帝”,就在全国上下一片讨袁浪潮中,一命鸣呼了。
        

* * * *


        读完此诗,有两点值得重视:
        一、革命人,政治诗
        柳亚子是一位具有炽烈感情、豪迈才气和卓越器识的、与时俱进的杰出诗人。现存的近万首诗中,主要是政治诗。它反映了从前清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样一个长时期的历史,描述了这个时期中革命党人的精神面貌,表现了他们献身祖国、民族事业的壮志,以及国政腐败、民族危机种种忧虑和苦闷。因此,茅盾说,把柳诗“称之为史诗,是名副其实的”(见《柳亚子诗选·序》),现在选读的这首《孤愤》,就是代表作之一。它艺术地记录了袁世凯称帝前后这段历史的真相。
        其实,在柳亚子诗作中,不管是侧重于抒情,或者得侧重于叙事,也不论是怀古还是伤今,或者是一些吟书咏琴的小品,大都为革命而发,为正义而歌,抒发了诗人深沉而热烈的爱国之情,意气风发,声调激扬。因此,受到了毛泽东和郭沫若的高度赞赏。毛泽东说柳亚子诗歌是“慨当以慷,卑视陈亮、陆游,读之使人感发兴起。”郭沫若更把柳亚子比作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,专门写了《今屈原》一文,加以颂赞。
        二、格调高昂,诗味醇厚
        此诗除了揭露袁世凯称帝阴谋,痛斥拥袁封建余孽和帮闲文人的明确主旨之外,在诗艺运用上也很有特色。主要是:格调高昂,语言流转自如,诗味醇厚。全诗充满浩然之气,慷慨激愤之情,洋溢字里行间;诗人的用事引典技巧高妙,驾驭语言,如同捏做雕塑软泥,手腕纯熟;诗风朴实畅晓,诗境深邃,更是引人。

今日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