献可替否

    
【出处】: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对曰:‘异。和如羹焉。水、火、醯、醢、盐、梅,以烹鱼肉,之以薪,宰夫和之,齐之以味,济其不及,以泄其过。君子食之,以平其心。君臣亦然。君所谓可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以成其可。君所谓否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以去其否。是以政平而不干,民无争心。’”

【故事】:有一次,齐景公出去打猎,子犹跟着去,跑前奔后,十分卖力。齐景公说:“只有子犹的心和我相连。”晏子说:“他只能说是‘同’,不能说是‘和’。齐景公说:“这两者还有区别吗?”晏子说:“有。接着他打了个比喻,用水、火、醋、酱、盐、梅来烧鱼肉,厨师用‘和’的本领,味道就很好,人吃了心里感到舒畅。由此看君臣关系,君认为对的其实错了,臣就要进言使其成为对的,君认为错的其实对了,臣就要进言使其去掉错的。这样就能政治清明没有什么干扰,百姓也就没有相争互斗了。”

【意思】:进献可行的意见,使其除去不可行的办法,即直言进谏之意。献:进言;替:替代,使其废弃。亦简作“献替”。

【古例】: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:“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,臣以献可替否为忠。”《晋书·虞啸父传》:“在门下初不闻有所献替邪?”

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9-03-28
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  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chengyugushi/2052.html,转载请保留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   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鄂ICP备2023021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