迅雷不及掩耳

    
【出处】: 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:“吾顺言许之, 所以从其意,使自安而不为备, 因蓄士卒之力, 一旦击之,所谓疾雷不及掩耳。兵之变化,固非一道也。”

【故事】: 东汉末年群雄蜂起, 曹操和韩遂、马超在潼关展开战斗。从双方实力看, 韩、马兵力足, 而且还占着地理优势。韩遂向曹操提出了割地求和的要求, 曹操答应了, 正是韩遂自以为得胜的时候, 曹操乘其不备, 突然用兵袭击, 使韩遂一败涂地。当军中诸将问取胜的原因时, 曹操就说: 韩、马提出要求,我就顺他的心答应了, 使他们心愿满足而失去戒备, 而我乘机积蓄兵力, 一下子进攻他们。他们是处于无防备状态,这就是军事书上说,来得快的连掩耳都来不及。

【意思】:雷声来得非常快,以致连掩住耳朵都来不及。比喻突然袭击,使对方在没有防备而又来不及准备的情况下受到打击。

【古例】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三十九回:“我乃从南河济师,出其不意,直捣卫境,所谓‘迅雷不及掩耳’,胜有八九。”邹韬奋《高等法院》:“但是这位科长说不可以,‘立刻’就要动身,不能等候了。我们对于这种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都有些气 ,虽则我们都很镇定。”曲波《林海雪原》二九:“因此我给他个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袭击,是完全有可能的。”

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9-03-29
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  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chengyugushi/2227.html,转载请保留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   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鄂ICP备2023021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