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处】:《论语·里仁》:“人之过也,各于其党。观过,斯知仁矣。”
【故事】:孔子有个学生犯了错误,其他学生便冷落那个学生,以为他是个不仁之徒。孔子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有一天上课时,孔子说:“人的行为有错处,这是在所难免的。你们说对吗?”学生齐声答道:“老师之言甚是。”接着,孔子又说:“但是,人的错处,不是没有区别的。人有君子小人之别,错也有君子小人之分。所以,只要把那个人的错处仔细分析一下,就可以知道他到底是仁还是不仁了。”孔子这番话,使学生懂得了看待人的正确方法,不可因那人有过失,就抛弃他。【意思】: 察看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,就能了解他的为人。过:过错。仁: 同“人”。
【古例】: 《北齐书·郎基传》:“观过知仁,斯亦可矣。”明·李贽《初潭集·君臣七》”“基答曰: ‘观过知仁, 斯亦可矣。’”
分享到:
【故事】:孔子有个学生犯了错误,其他学生便冷落那个学生,以为他是个不仁之徒。孔子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有一天上课时,孔子说:“人的行为有错处,这是在所难免的。你们说对吗?”学生齐声答道:“老师之言甚是。”接着,孔子又说:“但是,人的错处,不是没有区别的。人有君子小人之别,错也有君子小人之分。所以,只要把那个人的错处仔细分析一下,就可以知道他到底是仁还是不仁了。”孔子这番话,使学生懂得了看待人的正确方法,不可因那人有过失,就抛弃他。【意思】: 察看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,就能了解他的为人。过:过错。仁: 同“人”。
【古例】: 《北齐书·郎基传》:“观过知仁,斯亦可矣。”明·李贽《初潭集·君臣七》”“基答曰: ‘观过知仁, 斯亦可矣。’”
发布时间:2019-02-24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chengyugushi/776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