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栏目
  • 通假字
  • “帙”·通假字

    通“秩”,十年。 宋王十朋《显仁皇后挽词》之二:“八帙年无憾,三仁谥有辉。”清 黄宗羲《〈黄山续志〉序》:“沈眉生住焦村,累书招我为黄山之游。是时老母年开九帙,余不敢忘离左右。”...

    “帖”·通假字

    1.通“贴”,粘附。按:“帖”、“贴”古同属透母缉韵。 北朝民歌《木兰诗》:“当窗理雲鬓,对镜帖花黄。”(《乐府诗集》)《宋书·朱龄石传》:“龄石使舅,卧於听事一头,剪纸方一寸,帖著舅枕,自以刀子悬掷之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二十引南朝梁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...

    “帗”·通假字

    通“韨”,蔽膝。 《穆天子传》卷一:“天子大服冕袆,帗带。”晋郭璞注:“帗,也。天子赤帗。”清洪颐煊校注:“今借作‘韨’字。”...

    “幫”·通假字

    通“傍”,靠着。 《水浒传》第十九回:“阮小二便去幫住杜迁,阮小五幫住宋万,阮小七幫住朱贵。”...

    “幕(三)”·通假字

    通“漫”,钱币无字的背面。 《汉书·西域传·罽宾国》:“以金银为钱,文为骑马,幕为人面。”...

    “幕(二)”·通假字

    1.通“漠”,沙漠。按: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豫部》:“幕,叚(假)借为‘漠’。” 《史记·霍去病传》:“翕侯 赵位为单于画计,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轻留。”唐 司马贞《索隐》:“幕即沙漠。”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李陵起舞,歌曰:‘徑万里兮度沙幕,为君将兮奋匈奴...

    “幕(一)”·通假字

    通“暮”。 《尔雅·释言》:“幕,暮也。”...

    “幣”·通假字

    1.通“敝”,损坏;破败;残馀。按:参阅清王引之《经义述闻》八《幣馀之赋》。 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:“以九赋敛财贿……九曰幣馀之赋。”孙诒让正义:“幣,当读为‘敝’……凡物之残者皆谓之敝馀。”《管子·轻重(甲)》:“靡幣之用。”又《轻重(乙)》:“器以时靡...

    “常(七)”·通假字

    通“當”,应當。 宋曾鞏《寄欧阳舍人书》:“後之作铭者,常观其人。”(按:一本“常”作“當”。)...

    “常(六)”·通假字

    通“祥”,吉祥。 《仪礼·士虞礼》:“朞而小祥,曰:‘荐此常事。’又:朞而大祥,曰:荐此祥事。”郑玄注:“古文‘常’为‘祥’。”按:清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仪礼》:“‘常’当依古文作‘祥’。……特以‘祥’、‘常’声近故误为‘常’耳。……常事乃春秋祭祀之通...

    “常(五)”·通假字

    通“倘”、“傥”,倘若,傥或。 《墨子·兼爱(下)》:“常使若二君者,言必信,行必果……”宋李格非《书〈洛阳名园记〉後》:“洛阳处天下之中,挟殽、渑之阻,当秦、陇之襟喉,而赵、魏之走集,盖四方必争之地也。天下常无事则已,有事,则洛阳必先受兵。”元秦简夫《...

    “常(四)”·通假字

    通“向”。 《庄子·天运》:“一死一生,一偾一起,所常无穷。”按:章炳麟《解诂》:“‘常’从‘向’声,当借为‘向’。”...

    “常(三)”·通假字

    1.通“裳”,裙子。按:《说文》:“常,下帬也。裳,常或从衣。”清段玉裁注:“今字‘裳’行而‘常’废矣。”《玉篇·巾部》:“常,帬也。今作‘裳’。”引申为泛指衣裳。按:“常”、“裳”为古今字。 《逸周书·度邑》:“叔旦泣涕于常,悲不能对。”《素问·逆调论...

    “常(二)”·通假字

    1.通“掌”。 《敦煌变文集·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》:“合常颙颙唱善哉。” 2.通“長(zhang)”。 《管子·七法》:“官无常。”郭沫若等集校引丁士涵云:“常,读为‘长’。《幼官篇》‘立常备能’,即立长也。《白心篇》云:‘百姓殷众,官不可以无长。’”...

    “常(一)”·通假字

    通“尚”,崇尚;辅助。 《诗经·商颂·殷武》:“莫敢不来享,莫敢不来王,曰商是常。”按:清俞樾《群经平议》卷十一:“‘常’当作‘尚’。古‘常’、‘尚’通用。”高亨注:“俞樾《群经平议》:‘常,读为尚,主也’。”《墨子·非命(下)》:“上帝不常,九有以亡。”...

    “帮”·通假字

    通“傍”,依傍,傍靠,紧挨着。 元无名氏《冯玉兰》剧三折白:“住了! 住了! 帮做一搭儿也。”《水浒》第十七回:“曹正、杨志紧紧地帮着鲁智深到阶下。”...

    “带”·通假字

    1.通“ ”,困劣。 汉扬雄《豫州牧箴》:“降及周微,带蔽屏营。”按:清王念孙云:“带,与‘ ’同。 ‘蔽’与‘敝’同。谓困劣也。”(《广雅疏证》卷一上) 2.通“待”,等待。 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六回:“既是你恁说,再躭带些日子罢。” 3.通“袋”。 元关汉卿《玉镜...

    “席(二)”·通假字

    通“藉”,因;资;凭藉倚仗。按:“席”、“藉”古同为舌尖前音,故得为旁纽通假。 《尚书·毕命》:“兹殷庶士,席宠惟旧。”按:席宠,憑借先人(或他人)之荣宠。 汉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高皇帝与诸公并起,非有仄室之势以豫席之也。”(仄室,即“侧室”。“豫”通“预”,...

    “席(一)”·通假字

    1.通“襲”,承襲,继承。 《宋史》卷三百七十九章谊、韩肖胄等传论:“章谊有蹇谔之节,肖胄席父祖之荫,二人多所论建,奉使不辱,亦可取矣。”梁启超《清代学术概论》:“清高宗席祖父之业,承平殷阜,以右文之主自命,开四库馆,修《一统志》……” 2.通“襲”,因襲。...

    “帝(二)”·通假字

    1.通“定”。按: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解部》:“帝,叚(假)借为‘定’。” 《周礼·春官·小史》:“小史掌邦国之志,奠繫世,辨昭穆。”汉郑玄注:“郑司农云:‘故书奠为帝。’杜子春云:‘帝当为奠,奠读为定’。” 2.通“定”,决定。 《管子·幼官》:“九举而...

    Copyright © 2002-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   
    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    鄂ICP备2023021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