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通“傍”,依傍;靠近;沿着。按:《说文》:“傍,近也。”清段玉裁注:“亦假‘旁’为之。”按: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壮部》:“旁,叚(假)借为‘傍’。”按:旁,《古今韵会举要》薄浪切(今音bang)。 《逸周书·王会》:“旁天子而立於堂上。”《庄子·齐物论》:...
通“房”。按:清高翔麟《说文字通》卷一:“《释名》:‘房,旁也。’《史记》‘秦阿房宫’宋本並作‘旁’,‘旁’、‘房’古通用。”...
通“方”,将,且。 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(栎社树)其高临山十仞而後有枝,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。”郭庆藩《集释》:“俞樾曰:‘旁’读为‘方’,古字通用。方,且也。其可以为舟者方十数,言可以为舟者且十数也。”...
[方良]wangliang 同“蝄 ”、“魍魎”,传说中的山精鬼怪名,食死人脑。 《周礼·夏官·方相民》:“及墓,入坟。以戈击四隅,欧方良。”注:“方良,罔两也。”清孙诒让《正义》:“《说文》:‘蝄 ,山川之精物也。’案:‘罔两’即‘蝄 ’之借字,与‘方良’并叠韵字通...
通“将”,行将,将要。 《诗经·秦风·小戎》:“方何为期?”宋朱熹集传:“将以何时为归期乎?”又《小雅·正月》:“民今方殆。”《史记·黥布传》:“随何曰:‘陛下使何与二十人使淮南,至,如陛下之意,是何之功贤於步卒五万人骑五千也。然而陛下谓何腐儒,为天下安...
通“并”。按:“方”、“并”古韵均为阳部。按:“方”通“旁”,“旁”又与“并”通,故“方”可通“并”。 《仪礼·乡射礼》:“不方足。”《史记·郦食其传》:“蜀汉之粟,方船而下。”又《淮阴侯传》:“今井陉之道,车不得方轨。”《後汉书·马防传》:“临洮道...
通“当”,正好,正当。 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:“民今方殆,视天梦梦。”《墨子·尚同(中)》:“方今之时以正长,则本与古者异时。”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方今之时。”《黄帝内经素问·瘧论》:“方其盛时必毁。”《史记·鲁仲连传》:“方今唯秦雄天下。”又《孝文帝...
通“尚”。按:训见蒋绍愚《唐诗词语札记(二)》,载《语言学论丛》(十),“方”、“尚”叠骃通假。 《後汉书·祢衡传》:“衡言不逊顺。……(黄)祖大怒,令五百将出,欲加箠,衡方骂,祖恚,遂令杀之。”《新唐书·王叔文传》:“左右窃语曰:‘母死已腐,方留此,将何为耶...
通“向”,朝向。 《诗经·大雅·皇矣》:“万邦之方,下民之王。”毛传:“方,则也。”汉郑玄笺:“‘方’犹‘鄉’也。”按:“鄉通“嚮”(今“向”)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日方南。”唐张守节正义:“犹向也。”...
通“横”。按:“横”古音读如“黄”、“皇”、“王”,故可与“方”通假。或云“横”从“黄”得声,“方”“黄”音近;或云“方”、“横”上古同为阳部平声字,叠韵通假。 《尚书·立政》:“方行天下,至於海表,罔有不服。”《国语·齐语》:“君有此士也三万人,以...
通“枋(柄)”。 《仪礼·少牢馈食礼》“南柄”注:“今文‘柄’为‘方’。”按:“方”通“枋”,或称“枋”之省借,而“枋”即“柄”(音义同)。...
通“谤”,讥评;规谏;品评,议论人之过失(非今之“毁谤”、“诽谤”)。按:方,上古读作“旁”,而“旁”又可通“谤”,故“方”可通“谤”。 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贡方人。”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方,郑本作‘谤’,谓言人之过恶。”清卢文弨考证:“《古论》‘谤’...
1.通“旁”,广,广泛,博大,周遍,普遍。按:清王引之《经义述闻》:“‘方’读为‘旁’。旁之言溥也,徧(遍)也。‘旁’与‘方’古字通。”又可参看清朱珔《说文假借义证》卷一。按:方,《集韻》蒲光切,平声,唐韻;今音“pang”。按:《广雅·释诂(一)》:“方,大也。”...
通“绑”。按:“方”通“纺”,“纺”又通“绑”,故“方”通“绑”。参看姜亮夫《昭通方言疏证》释器用。 《孙子》:“九战方马貍。”曹操注:“方,缚马也。”按:姜亮夫曰:“今昭人谓缚亦曰纺,读为反两切。”...
1.通“放”。 《诗经·召南·鹊巢》:“维鸠方之。” 2.通“放”,放弃。 《尚书·尧典》:“方命圯族。”汉 马融注:“方,放也。”汉郑玄注:“谓放弃教命。”按:《汉书·傅喜传》、《朱博传》引《尚书》正作“放命圯族”。《孟子·梁惠王》:“方命虐民。”赵岐注...
1.通“妨”。方礙,即“妨礙”。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《老子·道经》:“难得之货,使人之行方。”(按:今本《老子》作“妨”。)又《十六经·雌雄节》:“凡人好用雄节,是胃(谓)方生。”《敦煌变文集·孔子项讬相问书》:“项讬记人山游学去,叉手堂前启孃孃:‘百...
通“仿”,摹仿,仿效。 《庄子·天地》:“有人治道若相方,可不可,然不然。”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方,本亦作‘仿’。”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,则尊以徧(遍)矣,周于世矣。”《商君书·算地》:“今世巧而民淫,方效汤、武之时,而行神农之事。”《...
通“籪”,插在河沟中捕拦鱼蟹的竹栅。 晋陶潜《搜神後记》卷七:“宋元嘉初,富阳人姓王,於穷渎中作蟹断,旦往视之,见一材,长二尺许,在断中,而断裂开,蟹出都...
通“琢”,雕琢,雕...
通“鬬”,鬥殴。 睡虎地秦墓竹简《法律答问》:“问杀人者为贼杀人,且斲杀?”李学勤等注作“鬬”。...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 鄂ICP备2023021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