饿殍:饿死的人。饿死的人到处都是。形容饥荒、战乱中平民的生活惨状。罗竹风《阮籍评传》二:“魏、晋之交,正当黄巾起义和董卓大乱以后,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,可以说是赤地千里、~、民不聊生的年代。”
〔出处〕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。”(莩:通“殍”。)
〔变式〕饿莩遍野 饿殍载道 饿殍盈途
〔近义〕饿殍枕藉
〔反义〕民康物阜 家给人足
〔辨析〕殍(莩),不能读fú,不能写作“俘”。
〔连用〕赤地千里 民不聊生 怨声载道
分享到:
〔出处〕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。”(莩:通“殍”。)
〔变式〕饿莩遍野 饿殍载道 饿殍盈途
〔近义〕饿殍枕藉
〔反义〕民康物阜 家给人足
〔辨析〕殍(莩),不能读fú,不能写作“俘”。
〔连用〕赤地千里 民不聊生 怨声载道
发布时间:2019-08-06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??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jingpincy/20404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