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“箭”。按:杨树达《释‘晋’》:“‘晋’字上象二矢,下为插矢之器。”又:“二矢插器,其义为‘箭’。”又:“自小篆变二矢之形为‘臸’,变器形为‘日’,形与义略不相关,于是说字者遂不得其正解。”按:杨说甚是,“晋”之本义当为“箭”。按:清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·日部》:“晋,《礼》古文、《周礼》故书皆叚(假)‘晋’为‘箭’。”又前注云:“臸者,到也,以日出而作会意,隶作‘晋’。”海根按:段说先申许意,又谓假“晋”为“箭”。前为附会牵强之说,後则透露出“晋”之本义确为“箭”。且“晋”、“箭”双声。
《周礼·夏官·职方氏》“其利金锡竹箭”注:“故书‘箭’为‘晋’,杜子春曰:‘晋’当为‘箭’。”《仪礼·大射仪》“缀诸箭”注:“古文‘箭’作‘晋’。”《吴越春秋》卷八《勾践归国外传》:“越王乃使大夫种索……晋竹十庾,以复封礼。”
分享到:
《周礼·夏官·职方氏》“其利金锡竹箭”注:“故书‘箭’为‘晋’,杜子春曰:‘晋’当为‘箭’。”《仪礼·大射仪》“缀诸箭”注:“古文‘箭’作‘晋’。”《吴越春秋》卷八《勾践归国外传》:“越王乃使大夫种索……晋竹十庾,以复封礼。”
发布时间:2019-04-18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10343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