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(二)

    通“经”,经历,经过。按:成语“少不更事”即“少不经事”也。按:更,《集韵》居行切,今音jing。“更”、“经”古音均为见母。今方言亦读“打更”之“更”为“经”音者,当是古音遗存。按: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亦谓“更”可假借为“经”,“经”、“更”双声。按:《广雅·释诂(三)》:“更,过也。”《玉篇·支部》:“更,歷也。”按:《说文·禾部》:“稉,秔,或从更声。”今方言中亦有二读,一音gang,一音jing。
《诗经·小雅·小明》:“二月初吉,载离塞矣。”汉郑玄笺:“乃以二月朔日始行至今,则更夏暑冬寒矣。”唐孔颖达疏:“二月初朔之吉日始行至於今,则离歷其冬寒夏暑矣。”按:“离”与“歷”音近义通,故可同义连文,构成复合词组“离歷”。“更”与“经”亦音同义通,故与“离”、“歷”可同训。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:“惟佳人之永都兮,更统世以自贶。”宋朱熹注:“更,歷也。”《韩非子·外储说(左上)》:“更日久则涂乾而椽燥。”《史记·大宛传》:“因欲遣使(大月氏),道必更匈奴中。”唐司马贞《索隐》:“更,经也。”《汉书·萧望之传》:“所用皆更治民以考功。”注:“更,犹歷也。”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建安十九年:“吾预知当尔,非圣也,但更事多耳。”南朝梁萧统《文选序》:“自姬汉以来,眇焉悠邈,时更七代,数逾千祀。詞人才子,则名溢於缥囊,飞文染翰,则卷盈乎缃帙,自非略其芜秽,集其清英,盖欲兼功,太半难矣。”唐柳宗元《小石城山记》:“更千百年,不得一售其计。”《新唐书·房琯传》:“其佐李楫、刘秩等皆儒生,未尝更军旅。”宋苏轼《次韵子由送赵㞦归觀钱塘遂赴永嘉》诗:“宦游无远近,民事要更尝。”《辽史·耶律休哥传》:“身更百战,未尝杀一无辜。”明张凤翼《窃符记》传奇四:“赵国有马服君赵奋之子赵括,志大才庸,少不更事。”《病玉缘传》:“你少不更事,以致遭人所算。”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序:“荆楚以南有积惑之民焉,生於乾隆征楚苗之前一岁,中更嘉庆征教匪、征寇三岁。”又卷二:“三桂年老更事多,欲出万全,不肯乐滇、黔根本。”

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9-04-18
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  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10461.html,转载请保留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   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鄂ICP备2023021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