曷(三)

    1.通“何”。按:《说文》:“曷,何也。”
《尚书·汤誓》:“时(是)日曷丧?予及汝偕亡!”《史记·殷本纪》作“是日何时丧”。《诗经·召南·何彼秾矣》:“曷不肃雝?”汉郑玄笺:“曷,何也。”《左传》昭公元年:“吾子其曷归?”《史记·魏世家》:“魏虽得阿衡之佐,曷益乎?”《汉书·王褒传》:“其得意若此,则胡禁不止?曷令不行?”(“曷”“胡”互文见义。)明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激昂大义,蹈死不顾,亦曷故哉?”
2.通“盍”、“何”,何不。按:《尔雅》:“曷,盍也。”晋郭璞注:“盍,何不也。”清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:“‘盍’为‘何不’,而又为‘何’;‘曷’为‘何’,而又为‘何不’,声近而义通也。”
《诗经·唐风·有林之杜》:“中心好之,曷饮食之!”清陈奂传疏:“言中心好之,何不饮食之也。是‘曷’为‘何不’也。”《尚书·五子之歌》:“呜呼曷归,余怀之悲!”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今,和庶未报,鼎曷为出哉?”

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9-04-18
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  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10466.html,转载请保留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   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鄂ICP备2023021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