曼(一)

    1.通“漫”。曼曼,即“漫漫”,长远貌。
战国楚屈原《离骚》:“路曼曼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(按:《文选》六臣注本作“漫漫”。)又《九章·悲回风》:“终长夜之曼曼兮,掩此哀而不去。”《文选》汉司马相如《长门赋》:“夜曼曼若其岁兮。”
2.通“漫”。曼漶,即“漫漶”,模糊不清,难以分辨貌。
《汉书·扬雄传》:“为其泰曼漶而不可知,故有《首》、《衝》……十一篇。”注:“曼漶,不分别貌。”
3.通“漫”。曼延,即“漫延”;曼衍,即“漫延”,均为连续不断或迤邐不绝之貌。
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土山丘陵曼衍相属。”注:“曼衍,犹联延也。”《文选》汉王延寿《鲁灵光殿赋》:“长途升降,轩槛曼延。”
4.通“缦”,无花纹之缯。
《庄子·说剑》:“吾王所见剑士,皆蓬头突髮垂冠,曼胡之缨,短後之衣。”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曼胡之缨,谓麤缨无文理也。”清顾炎武《赠于副将元凯》诗:“怅然感时危,遂视曼胡缨。”
5.通“缦”,古代的一种音乐。
《荀子·正论》:“食饮则重大牢而备珍怪,期臭味,曼而馈,伐皋而食。”葉绍钧注:“曼,读为‘缦’,杂声之和乐者也。言奏缦而进膳也。”
6.通“蔓”,蔓延。
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树木有曼根,有直根。”《汉书·王莽传(下)》:“朝廷忽略,不辄督责,遂至延曼连州。”注:“‘曼’与‘蔓’同。”
7.通“镘”,涂饰,涂抹。
汉扬雄《法言·渊骞》:“为严氏犯韩,刺相侠累,曼而为姊,实壮土之靡也,焉马谓之义也。”清俞樾《诸子平议·法言(二)》:“曼,当读为‘镘’。《尔雅·释宫》:‘镘谓之杇。’《说文·木部》:‘杇,所以涂也。’”
8.通“馒”。曼头,即“馒头”。
晋束晳《饼赋》:“三春之初,阴阳交际,寒气既消,温不至热,於时享宴,则曼头宜设。”清韩昌《红毛行》:“曼头煤漉出黄玉,牛臑燔炙成金牼。”
[曼延]manyan
同“獌狿”,巨兽名。
《文选》汉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巨兽百寻,是为曼延。”《後汉书·安帝纪》:“延平元年,乙酉,罢鱼龙曼延百戏。”

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9-04-18
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  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10469.html,转载请保留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   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鄂ICP备2023021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