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“为”。按:“为”、“有”音近(匣母双声,歌之韵)通假。按:清王念孙曰:“有,犹‘为’也。”(清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第三引,且曰:“‘为’、‘有’一声之转,故‘为’可训为‘有’,‘有’亦可训为‘为’。”)
《周易·履》:“眇能视,不足以有明也;跛能履,不足以与行也。”《尚书·牧誓》:“其于尔躬有戮。”《诗经·邶风·击鼓》:“忧心有忡。”《左传》成公五年:“山有朽坏而崩。”《国语·晋语(一)》:“克国得妃,其有吉孰大焉?”(按:《左传》昭公五年:“其为吉孰大焉?”)《孟子·滕文公(上)》:“人之有道也,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,则近於禽兽。”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其有中士下士者。”又《月令》:“其有贵戚近习。”
分享到:
《周易·履》:“眇能视,不足以有明也;跛能履,不足以与行也。”《尚书·牧誓》:“其于尔躬有戮。”《诗经·邶风·击鼓》:“忧心有忡。”《左传》成公五年:“山有朽坏而崩。”《国语·晋语(一)》:“克国得妃,其有吉孰大焉?”(按:《左传》昭公五年:“其为吉孰大焉?”)《孟子·滕文公(上)》:“人之有道也,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,则近於禽兽。”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其有中士下士者。”又《月令》:“其有贵戚近习。”
发布时间:2019-04-18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10488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