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(一)

    1.通“箙”,古盛箭的器具。
《诗经·小雅·采薇》:“四牡翼翼,象弭鱼服。”汉郑玄笺:“服,矢服也。”高亨注:“服,借为‘箙’,箭袋。”《周礼·春官·巾车》“小服”注:“服,读为‘箙’。”清钱坫据此谓“服”通“箙”(《十经文字通正书》卷八)《荀子·议兵》:“操十二石之弩,负服矢五十个。”清俞樾曰:“服者,‘箙’之假字。”《国语·齐语》:“弢无弓,服无矢。”汉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:“左鸟号之肜弓,右夏服之劲箭。”
2.通“鵩”,鸟名。按:清高翔麟《说文字通》:“服,通‘鵩’。”
《史记·贾谊传》:“楚人命鸮曰服。”并载其《服鸟赋》云:“單阏之岁兮,四月孟夏,庚子日施兮,服集予舍。”(按:《文选》作“鵩”。)汉王充《论衡·指瑞》:“贾谊为长沙太傅,服鸟集舍。”按:《史记·贾生列传》云:“贾生为长沙王太傅,三年,有鹗飞入贾生舍,止于坐隅。楚人命鸮曰服。”王说本此。
3.通“伏”,埋伏,潜伏。按: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颐部》:“服,叚(假)借为‘伏’。”
《礼记·曲礼(上)》:“孝子不服闇。”按:清俞樾《群经平议·礼记(一)》:“服,当读作‘伏’。不服闇者,不伏闇也,谓不潜伏于闇冥之中也。”
4.通“伏”,倒伏。
《庄子·说剑》:“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,剑士皆服毙其处也。”按:于省吾《双剑誃诸子新证·庄子》:“按:高山寺卷子本作‘钗士皆伏毙其处矣’,‘服’作‘伏’。”曹础基注:“服,通‘伏’。”
5.通“伏”,伏罪,伏法。
《公羊传》文公十五年:“父母之於子,虽有罪,犹若其不欲服罪然。”《荀子·君子》:“世晓然皆知夫为姦则虽隐窗窜逃之由不足以免,故莫不服罪而请。”清周坦纶传奇《王鸳鸯·山操》:“近闻仇家犯事服法,意欲返邪归正。”
[服零]fuling
同“茯苓”,一种中药名。
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:“……以服零,最(撮)取大者一枚,寿(擣)。”(擣,今通作“捣”。)

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9-04-18
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  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10502.html,转载请保留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   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鄂ICP备2023021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