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通“蒙”。朦印,即“蒙印”,盖印。
徐珂《清稗类钞·度支类》:“迨朦印後因此纏訟,轇轕不清。”
2.通“蒙”,遮掩;蒙蔽,蒙骗,蒙混。
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一本三折:“把个脸儿朦着击磬的头陀意恼,添香的行者心焦。”《元典章·兵部(三)·押运不得稍带私物》:“其所物货未知是否进上,一例支破官钱,动摇於民,如其朦蔽上下,俱无可见,至甚为便。”清黄六鸿《福惠全书》三《莅任部·查交代》:“正以其钱粮款项多,头绪急难清理,故思朦混新官,以希接受。”清林则徐《晓谕速戒鸦片告示稿》:“惟不许以新枪假土朦混搪塞,倍干重咎。”清佚名《夷寇纪事七律三十首》:“朦天未必逃天谴,媚敌安能饜敌饞。”
3.通“矇”,目盲;一时失明。
清严有禧《漱华随笔·汉阳生》:“自是每入场,双目辄朦然不见,出则如旧。”
分享到:
徐珂《清稗类钞·度支类》:“迨朦印後因此纏訟,轇轕不清。”
2.通“蒙”,遮掩;蒙蔽,蒙骗,蒙混。
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一本三折:“把个脸儿朦着击磬的头陀意恼,添香的行者心焦。”《元典章·兵部(三)·押运不得稍带私物》:“其所物货未知是否进上,一例支破官钱,动摇於民,如其朦蔽上下,俱无可见,至甚为便。”清黄六鸿《福惠全书》三《莅任部·查交代》:“正以其钱粮款项多,头绪急难清理,故思朦混新官,以希接受。”清林则徐《晓谕速戒鸦片告示稿》:“惟不许以新枪假土朦混搪塞,倍干重咎。”清佚名《夷寇纪事七律三十首》:“朦天未必逃天谴,媚敌安能饜敌饞。”
3.通“矇”,目盲;一时失明。
清严有禧《漱华随笔·汉阳生》:“自是每入场,双目辄朦然不见,出则如旧。”
发布时间:2019-04-18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10514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