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通“榧”,季榧(木名)。按:清 高翔麟《说文字通》:“棐,通‘榧’。”
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尝诣门生家,见棐几滑净,因书之真草相半。”宋蒋捷《竹山词·满江红》:“问如何清昼,倚藤凭棐。”
2.通“篚”,椭圆形盛物竹器。
《汉书·食货志(上)》:“禹平洪水,定九州,制土田,各因所生远近赋入贡棐,楙迁有无,万国作㐅。”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:“棐,竹器也,所以盛,方曰筐,隋(椭)曰棐。”
3.通“菲”,菲薄。按:《说文》:“棐,辅也。”辅导。按: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履部》:“棐,叚(假)借为‘菲’。”
《汉书·燕刺王旦传》:“悉尔心,毋作怨,毋作棐德。”注:“棐,薄也。”(唐颜师古引服虔说)
分享到:
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尝诣门生家,见棐几滑净,因书之真草相半。”宋蒋捷《竹山词·满江红》:“问如何清昼,倚藤凭棐。”
2.通“篚”,椭圆形盛物竹器。
《汉书·食货志(上)》:“禹平洪水,定九州,制土田,各因所生远近赋入贡棐,楙迁有无,万国作㐅。”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:“棐,竹器也,所以盛,方曰筐,隋(椭)曰棐。”
3.通“菲”,菲薄。按:《说文》:“棐,辅也。”辅导。按: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履部》:“棐,叚(假)借为‘菲’。”
《汉书·燕刺王旦传》:“悉尔心,毋作怨,毋作棐德。”注:“棐,薄也。”(唐颜师古引服虔说)
发布时间:2019-04-18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10584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