杅(一)

    1.通“于”。
《荀子·儒效》:“是杅杅亦富人也,岂不贫而富矣哉!”注:“杅杅,即‘于于’也,自足之貌。”
2.通“盂”,盛汤浆或食物的器皿。
《仪礼·既夕礼》:“两敦、两杅、一盘��。”注:“杅,盛汤浆器。”《公羊传》宣公十二年:“古者杅不穿、皮不蠹,则不出四方。”注:“杅,饮水器。”校勘记:“《说文》‘盂,饭器也。’古经皆假‘杅’为‘盂’。”《荀子》:“盘圆而水圆,杅方而水方。”《文选》汉东方朔《答客难》注:“《韩诗外传》曰:‘君子之居也,安如覆杅。’‘盂’与‘杅’同。”《後汉书·吕强传》:“《尸子》曰:‘君如杅,民如水,杅方则水方,杅圆则水圆。’”注:“杅,椀属也,音于,字亦作‘盂’。”

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9-04-18
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  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10629.html,转载请保留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   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鄂ICP备2023021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