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通“住”(参看《释名·释宫室》)。
《後汉书·郑禹传》:“辄停车住节。”注:“‘住’或作‘柱’。”
2.通“注”。
《汉书·天文志》注引晋灼曰:“柱音注”。且以“注”解之。
3.通“祝”,断。按:此为清王念孙王引之及朱骏声说。柱,澄母,祝,照三,古为旁纽,故得通假。按:或曰通“斫”、“斮”,斩断。或曰通“劚”,《说文通训定声·孚部》〔祝〕字条:“祝……叚(假)借为‘劚’。”
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强自取柱,柔自取束。”按:《大戴礼记》作“强自取折”。折,亦作“断”讲。“柱”、“束”对文,柱为动词,而显非屋柱名词之柱,即是“祝”(“祝发文身”之“祝”),“祝”训“断”。(见《广雅·释诂(一)》)一说“柱”通“劚(斸)”、“斫”,砍断。亦通。
分享到:
《後汉书·郑禹传》:“辄停车住节。”注:“‘住’或作‘柱’。”
2.通“注”。
《汉书·天文志》注引晋灼曰:“柱音注”。且以“注”解之。
3.通“祝”,断。按:此为清王念孙王引之及朱骏声说。柱,澄母,祝,照三,古为旁纽,故得通假。按:或曰通“斫”、“斮”,斩断。或曰通“劚”,《说文通训定声·孚部》〔祝〕字条:“祝……叚(假)借为‘劚’。”
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强自取柱,柔自取束。”按:《大戴礼记》作“强自取折”。折,亦作“断”讲。“柱”、“束”对文,柱为动词,而显非屋柱名词之柱,即是“祝”(“祝发文身”之“祝”),“祝”训“断”。(见《广雅·释诂(一)》)一说“柱”通“劚(斸)”、“斫”,砍断。亦通。
发布时间:2019-04-18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10677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