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(一)

    1.通“侗”、“僮”、“童”,儿童。按: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丰部》:“桐,叚(假)借为‘僮’(童)。”
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桐生茂豫,靡有所诎。”王先谦《补注》:“刘攽曰:‘桐,幼稚也。’扬子云:‘师哉师哉,桐子之命。’”沈钦韩引《法言·学行篇》注:“桐,侗也,侗然未有所知。”又《广陵厉王胥传》:“毋桐好逸。”按:《史记》作“侗”。汉扬雄《法言·学行》:“学则正,否则邪。师哉! 师哉! 桐子之命也。”注:“桐子,洞然未有所知之时,制命於师也。”
2.通“铜”。
《史记·刺客列传·荆轲》:“荆轲废,乃引其匕首以摘秦王,不中,中桐柱。”唐张守节《正义》:“《燕丹子》云:‘荆轲拔匕首掷秦王,决耳入桐柱,火出’。”

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9-04-18
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  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10732.html,转载请保留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   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鄂ICP备2023021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