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通“假”,至,来。按:《说文·人部》:“假,非真也。 一曰至也。”按:一曰“格”通“”,至,到达。 《方言》:“假,至也。”
《尚书·虞书》:“假于上下。”按:今《尧典》作“格于上下”。又《舜典》:“光被四表,格于上下。”注:“格,至也。”按:《尚书》之“来格”、“格王”、“格人”、“格于皇天”,《史记》《汉书》俱作“假”。《逸周书·成开》:“思若不及,祸格无日。”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毛传:“格,至也。”《公羊传》隐公八年注:“归格于尔祖。”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格,本作‘假’。”按: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作“归至于祖祢。”
2.通“嘏”。
《尚书·吕刑》:“庶有格命。”清王引之曰:“格,读为‘嘏’。格命,嘏命也。《逸周书·皇门篇》:‘用能承天嘏命。’《尔雅》曰:‘嘏,大也。’《君奭》曰:‘其集大命于厥躬。’与此义同。庶有嘏命者,含庶几受禄于天,保右命之,尊大之则曰嘏命耳。古字‘格’与‘嘏’通。”(《经义述闻·尚书(下)》)《仪礼·士冠礼》:“孝友时格。”注:“今文‘格’为‘嘏’。”
分享到:
《尚书·虞书》:“假于上下。”按:今《尧典》作“格于上下”。又《舜典》:“光被四表,格于上下。”注:“格,至也。”按:《尚书》之“来格”、“格王”、“格人”、“格于皇天”,《史记》《汉书》俱作“假”。《逸周书·成开》:“思若不及,祸格无日。”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毛传:“格,至也。”《公羊传》隐公八年注:“归格于尔祖。”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格,本作‘假’。”按: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作“归至于祖祢。”
2.通“嘏”。
《尚书·吕刑》:“庶有格命。”清王引之曰:“格,读为‘嘏’。格命,嘏命也。《逸周书·皇门篇》:‘用能承天嘏命。’《尔雅》曰:‘嘏,大也。’《君奭》曰:‘其集大命于厥躬。’与此义同。庶有嘏命者,含庶几受禄于天,保右命之,尊大之则曰嘏命耳。古字‘格’与‘嘏’通。”(《经义述闻·尚书(下)》)《仪礼·士冠礼》:“孝友时格。”注:“今文‘格’为‘嘏’。”
发布时间:2019-04-18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10741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