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通“揚”。
《战国策·魏策(一)》:“求其好掩人之美而杨之醜者而参验之。”
2.通“揚”,激扬。按:《广雅·释言》:“杨,扬也。”清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·木部》:“杨,古假‘杨’为‘扬’,故《诗·杨之水》毛曰:‘杨,激扬也。’”按:今本《诗》作“扬”。
汉刘桢《遂志赋》:“杨洪恩於无涯,听颂声之洋洋。”元张寿卿《红梨花》第一折:“暮雨有情霑杏蕋,春风无处不杨花。”
3.通“煬”,炙,烘烤。
汉桓宽《盐铁论·散不足》:“今熟食遍列……食必趣时,杨豚韭卵,狗䐲马肝。”
4.通“陽”。
《敦煌变文集·山远公话》:“一者,喻若春杨既动,万草皆生,不论浅谷深溪,处处尽皆也(花)发。”
5.通“佯”。
《敦煌变文集·维摩诘经讲经文》:“有人告讬解杨聋,邪路求财能似圣。”
分享到:
《战国策·魏策(一)》:“求其好掩人之美而杨之醜者而参验之。”
2.通“揚”,激扬。按:《广雅·释言》:“杨,扬也。”清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·木部》:“杨,古假‘杨’为‘扬’,故《诗·杨之水》毛曰:‘杨,激扬也。’”按:今本《诗》作“扬”。
汉刘桢《遂志赋》:“杨洪恩於无涯,听颂声之洋洋。”元张寿卿《红梨花》第一折:“暮雨有情霑杏蕋,春风无处不杨花。”
3.通“煬”,炙,烘烤。
汉桓宽《盐铁论·散不足》:“今熟食遍列……食必趣时,杨豚韭卵,狗䐲马肝。”
4.通“陽”。
《敦煌变文集·山远公话》:“一者,喻若春杨既动,万草皆生,不论浅谷深溪,处处尽皆也(花)发。”
5.通“佯”。
《敦煌变文集·维摩诘经讲经文》:“有人告讬解杨聋,邪路求财能似圣。”
发布时间:2019-04-18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10834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