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通“撅”,敲,打击。按: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泰部》:“橜(橛),叚(假)借为‘撅’。”
《山海经·大荒东经·东海》:“其上有兽……其名曰夔,黄帝得之,以其皮为鼓,橛以雷兽之骨,声闻五百里,以威天下。”晋郭璞注:“橛,犹击也。”
2.通“撅(掘)”。
《农政全书·种植·木部》:“(松)三月中带土移栽,先橛区,用粪土相合内区中,水调成稀泥,植栽于内。”
3.通“倔”,倔强。
清全祖望《跋倪文正公〈儿易〉》:“其自序曰:‘汉儒说经,古本强橛,似儿强解事者。’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回:“两个橛老头子,你一言我一语,推个不丁,却都为主人的事。”
分享到:
《山海经·大荒东经·东海》:“其上有兽……其名曰夔,黄帝得之,以其皮为鼓,橛以雷兽之骨,声闻五百里,以威天下。”晋郭璞注:“橛,犹击也。”
2.通“撅(掘)”。
《农政全书·种植·木部》:“(松)三月中带土移栽,先橛区,用粪土相合内区中,水调成稀泥,植栽于内。”
3.通“倔”,倔强。
清全祖望《跋倪文正公〈儿易〉》:“其自序曰:‘汉儒说经,古本强橛,似儿强解事者。’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回:“两个橛老头子,你一言我一语,推个不丁,却都为主人的事。”
发布时间:2019-04-18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10908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