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通“矯”,矯正(整)。按: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小部》:“橋,叚(假)借为‘矫’。”
《荀子·儒效》:“行法至坚,好脩(修)正其所闻,以桥饰其情性。”唐杨注:“桥’与‘矫’同。”按:“饰”与“饬”通。矫饰,即整饬。睡虎地秦墓竹简《为吏之道》:“审智(知)民能,善度民力,劳以正以桥之。”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今天下锻甲砥剑,桥箭累弦,转输运粮,未见休时,此天下之共忧也。”按:《汉书·徐乐传》作“矫箭控弦。”
2.通“矯”。
《汉书·儒林传》:“桥庇子庸。”按:《史记·仲尼弟子传》作“矫庇”,注“矫,高音桥。”
3.通“矯”,矫诈作伪;假装,做作。
《荀子·儒效》:“事暴君,有补削,无桥拂。”又:“行法至坚,好脩(修)正其所闻,以桥饬其情性。”唐杨倞注:“桥,与‘矫’同。”又《臣道》:“有能比知同力,单群臣百吏而相与彊君桥君。”《吕氏春秋·审应览·离谓》:“听言而意不可知,其与桥言无择。”陈奇猷校释引范耕研曰:“桥,借为‘矫’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一:“家贫亲老者,不择官而仕,故君子桥褐趋时,当务为急。”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掉指桥以偃蹇兮,又旖旎以招摇。”《汉书·陈汤传》:“陈汤桥发兵斩邪支。”
分享到:
《荀子·儒效》:“行法至坚,好脩(修)正其所闻,以桥饰其情性。”唐杨注:“桥’与‘矫’同。”按:“饰”与“饬”通。矫饰,即整饬。睡虎地秦墓竹简《为吏之道》:“审智(知)民能,善度民力,劳以正以桥之。”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今天下锻甲砥剑,桥箭累弦,转输运粮,未见休时,此天下之共忧也。”按:《汉书·徐乐传》作“矫箭控弦。”
2.通“矯”。
《汉书·儒林传》:“桥庇子庸。”按:《史记·仲尼弟子传》作“矫庇”,注“矫,高音桥。”
3.通“矯”,矫诈作伪;假装,做作。
《荀子·儒效》:“事暴君,有补削,无桥拂。”又:“行法至坚,好脩(修)正其所闻,以桥饬其情性。”唐杨倞注:“桥,与‘矫’同。”又《臣道》:“有能比知同力,单群臣百吏而相与彊君桥君。”《吕氏春秋·审应览·离谓》:“听言而意不可知,其与桥言无择。”陈奇猷校释引范耕研曰:“桥,借为‘矫’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一:“家贫亲老者,不择官而仕,故君子桥褐趋时,当务为急。”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掉指桥以偃蹇兮,又旖旎以招摇。”《汉书·陈汤传》:“陈汤桥发兵斩邪支。”
发布时间:2019-04-18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10914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