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通“忽”,忽然。或云通“倏”、“儵”。按:《广韵》:“倏,忽也。”
《文选》汉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神出崔巍,欻然背息。”《後汉书·何进传》:“诸宦官相谓曰:‘大将军称疾,不临丧,不送葬,今欻入省,此意何为?窦氏事竟复起邪?’”《文选》南朝宋颜延年《赭白马赋》:“欻耸擢以鸿骛。”注引《西京赋》注云:“欻,忽也。”清吕锦文云:“‘欻’与‘倏’、‘儵’通。”(见《文选古字通补训》卷二)《三国志·蜀书·郤正传》载《释譏》:“家挟殊议,人怀异计,故纵横者欻披其胸,狙诈者暂吐其舌。”《梁书·范缜传》载其《神灭论》:“夫欻而生者必欻而灭,渐而生者必渐而灭。……有欻有渐,物之理也。”
2.通“惚”。
唐韩愈诗:“指画变怳欻。”注:“当作‘恍惚’,借用‘欻’字。”
分享到:
《文选》汉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神出崔巍,欻然背息。”《後汉书·何进传》:“诸宦官相谓曰:‘大将军称疾,不临丧,不送葬,今欻入省,此意何为?窦氏事竟复起邪?’”《文选》南朝宋颜延年《赭白马赋》:“欻耸擢以鸿骛。”注引《西京赋》注云:“欻,忽也。”清吕锦文云:“‘欻’与‘倏’、‘儵’通。”(见《文选古字通补训》卷二)《三国志·蜀书·郤正传》载《释譏》:“家挟殊议,人怀异计,故纵横者欻披其胸,狙诈者暂吐其舌。”《梁书·范缜传》载其《神灭论》:“夫欻而生者必欻而灭,渐而生者必渐而灭。……有欻有渐,物之理也。”
2.通“惚”。
唐韩愈诗:“指画变怳欻。”注:“当作‘恍惚’,借用‘欻’字。”
发布时间:2019-04-18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10983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