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通“殮”,入殮。
南朝宋颜延之《陶徵士诔》:“存不愿丰,没无求赡,省讣却赙,轻哀薄歛。”唐韩愈《贞曜先生墓志》:“暴疾卒,年六十四,贾棺以歛。”宋洪迈《夷坚支志戊·万寿寺门》:“寺为歛瘞毕,始报主僧。”明方孝孺《雲敞赞》:“〔雲敞〕收抱(吴)章屍归,棺歛之,当时以是高之,比为欧布。”
2.通“臉”。
宋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第十六齣:“甚般歛道,你好似一隻卓(桌)子!”钱南扬校注“歛道,即‘脸道’。”又第二十七齣:“歛儿魁伟,精神磊落。”
分享到:
南朝宋颜延之《陶徵士诔》:“存不愿丰,没无求赡,省讣却赙,轻哀薄歛。”唐韩愈《贞曜先生墓志》:“暴疾卒,年六十四,贾棺以歛。”宋洪迈《夷坚支志戊·万寿寺门》:“寺为歛瘞毕,始报主僧。”明方孝孺《雲敞赞》:“〔雲敞〕收抱(吴)章屍归,棺歛之,当时以是高之,比为欧布。”
2.通“臉”。
宋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第十六齣:“甚般歛道,你好似一隻卓(桌)子!”钱南扬校注“歛道,即‘脸道’。”又第二十七齣:“歛儿魁伟,精神磊落。”
发布时间:2019-04-18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11009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