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(一)

    1.通“性”,性命。按:“生”、“性”上古同属耕部,故可通假。
《吕氏春秋·本生》:“立官者以全生也。”注:“生,性也。”又《贵公》:“凡主之立也生于公。”注同。《文选》三国 魏 曹植《责躬》诗:“昊天罔极,生命不图。常惧颠沛,抱罪黄墟。”按:《三国志》本传“生命”作“性命”。
2.通“性”,性情。
《已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》第二回:“子孙虽多,竟无一个可以继其业,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,生情乖谲。”按:脂批改“生情”为“性情”。
3.通“性”性能,性质,天性,本性,本质。按:清徐灏《说文解字注笺·生部》:“生,古‘性’字。书传往往互用。”又:“‘生’、‘性’古字通。”
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以土会之灋(法)辨五地之物生。”注:“杜子春读‘生’为‘性’。”按:清 钱坫《十经文字通正书》卷六据此谓“生”与“性”通。按: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引作“性”,云:“人之阳氣性善者也。”《尚书·君陈》:“惟民生厚,因物有迁。”汉孔安国传:“言人自然之性敦厚,因所见所习之物有迁变之道也。”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於物也。”清 王念孙曰:“‘生’读为‘性’。《大戴(礼)》作‘性’。”(《荀子集解》引)《大戴礼记·子张问入官》:“既知其以生有习。”注:“生谓性也。”《韩非子·六反》:“凡人之生之也,财用足则隳于用力。”《吕氏春秋·侈乐》:“摇荡生。”
4.通“姓”,姓氏。按:《正字通》:“汉 生 临明,生春甫,又微生、浩生,俱複姓。”按:清 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鼎部》:“生,叚(假)借为‘姓’。”
《管子·牧民》:“毋曰不同生,远者不聽。”清俞樾《诸子平议·管子(一)》:“‘生’与‘姓’古字通,哀四年《春秋经》‘公孙姓’,《释文》曰‘姓本又作生,’然则同生,犹同姓也。”长沙 马王堆 汉墓帛书乙本《老子·德经》:“百生之不治也,以其上之有以为也。”按:甲本《老子·德经》作“百姓”。《吉金文》:“止作百生。”《伯吉父盘》:“其性诸侯百生。”《史颂敦》:“里君百生。”《左传》定公四年:“蔡 公孙生帅师灭沈。”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生,本又作‘姓’。”

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9-04-19
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  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12397.html,转载请保留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   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鄂ICP备2023021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