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》:“芼,草覆蔓,从草,毛声。《诗》曰:‘左右芼之。’”段注:“芼字本义是草覆蔓,故从草、毛。会意。因之《尔雅》曰‘搴也’;毛公曰‘择也’,皆于从毛得解。”《诗·周南·关雎》:“参差荇菜,左右芼之。”传:“芼,择也。”
通“毛” mao
〔例〕 《晏子春秋·重而异者》:“今岁凶饥,蒿种芼敛不半。”注:“芼,池沼生草,可为蔬者。”芼通“毛”。
芼,明母、宵部;毛,明母、宵部。明母双声,宵部迭韵,属双声迭韵通假。
分享到:
通“毛” mao
〔例〕 《晏子春秋·重而异者》:“今岁凶饥,蒿种芼敛不半。”注:“芼,池沼生草,可为蔬者。”芼通“毛”。
芼,明母、宵部;毛,明母、宵部。明母双声,宵部迭韵,属双声迭韵通假。
发布时间:2019-04-12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5081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