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作“菑”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田一岁曰菑。”注:“今江东呼初耕地反草为菑。”引申为除草开荒之义。《尚书·大诰》:“厥父葘,厥子乃弗肯播。”
1.通“椔” zi
〔例一〕 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:“作之屏之,其菑其翳。”传:“木立死曰菑。”甾通“椔”。
〔例二〕 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周公之状,身如断菑。”注:“椔与菑同。”断菑,半截枯树桩。
菑,庄母、之部;椔,庄母、之部。庄母双声,之部迭韵,属双声迭韵通假。
2.通“災”zai
〔例一〕 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:“不坼不副,无菑无害。”无菑,无灾。菑通“灾”。
〔例二〕 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好人之所恶,恶人之所好,是谓拂人之性,菑必逮夫身。”朱熹《集注》:“菑,古災字。”
菑,庄母、之部;災,精母、之部。庄、精准双声,之部迭韵,属音近通假。


  • 上一篇:
  • 下一篇: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9-04-12
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  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5112.html,转载请保留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   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鄂ICP备2023021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