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》:“覈,实也,考事襾笮,邀遮其辞,得实曰覈。”段注:“襾(xia)者,反覆之;笮(ze)者,迫之;徼者,巡也;遮者,遏也。言考事者定于一是,必使其上下四方之辞皆不得逞,而后得其实,是谓覈。此所谓咨于故实也,所谓实事求是也。”《文选》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化俗之本,有与推移,何以覈诸?”薛综注:“覈,验也。”
1.通“核” he
〔例一〕 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三曰丘陵,其动物宜羽物,其植物宜覈物。”注:“核物,李梅之属。”经文作覈,注从今文,假借为“核”。果实的核。
〔例二〕 《后汉书·班固传》下:“与之乎斟酌道德之渊源,肴覈仁义之林薮,以望元符之臻焉。”注:“《诗》曰:‘肴核惟旅。’覈亦核也,谓果实之属。”
覈,匣母、锡部;核,匣母、职部。匣母双声,锡、职旁转迭韵,属音近通假。
2.通“籺” he
〔例〕 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亦食糠覈耳。”《集解》:“徐广曰:‘覈音核。’骃案孟康曰:‘麦糠中不破者也。’晋灼曰:‘覈音纥,京师谓粗屑为纥头。’”覈通“籺”,糠实。
覈,匣母、锡部;籺,匣母、物部。匣母双声,锡、物通转迭韵,属音近通假。


  • 上一篇:
  • 下一篇: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9-04-12
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  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5198.html,转载请保留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   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鄂ICP备2023021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