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》:“鞅,颈靼也。”《释名·释车》:“鞅,婴也。喉下称婴,言缨络之也。”鞅,套在马颈上的皮带。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:“将犯之,大子抽剑断鞅,乃止。”
1.通“怏” yang
〔例一〕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大臣鞅鞅,特以貌从臣,其心实不服。”鞅鞅通“怏怏”,心不服。
〔例二〕 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心常鞅鞅。”鞅鞅通“怏怏”,不满意。
鞅,影母、阳部;怏,影母、阳部。影母双声,阳部迭韵,属双声迭韵通假。
2.通“殃” yang
〔例〕 《通训定声》引《无极山碑》:“为民来福除鞅。”鞅通“殃”,祸害、灾难。
鞅,影母、阳部;殃,影母、阳部。影母双声,阳部迭韵,属双声迭韵通假。
分享到:
1.通“怏” yang
〔例一〕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大臣鞅鞅,特以貌从臣,其心实不服。”鞅鞅通“怏怏”,心不服。
〔例二〕 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心常鞅鞅。”鞅鞅通“怏怏”,不满意。
鞅,影母、阳部;怏,影母、阳部。影母双声,阳部迭韵,属双声迭韵通假。
2.通“殃” yang
〔例〕 《通训定声》引《无极山碑》:“为民来福除鞅。”鞅通“殃”,祸害、灾难。
鞅,影母、阳部;殃,影母、阳部。影母双声,阳部迭韵,属双声迭韵通假。
发布时间:2019-04-12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5475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