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》:“骀,马衔脱也。”《通训定声》:“衔脱则行钝,故为驽骀字。”驽骀,劣马,喻庸才。《楚辞·九辩》:“却麒骥而不乘兮,策驽骀而取路。”
1.通“跆” tai
〔例一〕 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三十年之间,兵相骀藉,不可胜数。”骀藉亦作“跆籍”,践踏。《汉书·天文志》:“因以张楚并兴,兵相跆籍,秦遂以亡。”骀通“跆”。
〔例二〕 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:“于是江湖之上,海岱之滨,风腾波涌,更相骀藉,四垂之人,肝脑涂地,死亡之数,不啻大半。”骀藉即“跆籍”,践踏。骀通“跆”。
骀,定母、之部;跆,定母、之部。定母双声,之部迭韵,属双声迭韵通假。
2.通“邰” tai
〔例〕 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:“王使詹桓伯辞于晋,曰:‘我自夏以后稷,魏、骀、芮、岐、毕,吾西土也。’”《释文》:“骀,他来反,依字应作邰。”疏:“《诗》称后稷封邰,与岐、毕相近,为之长可矣。”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:“实颖实栗,即有邰家室。”传:“邰,姜嫄之国也。尧见天因邰而生后稷,故国后稷于邰。”骀通“邰”,古国名。
骀,定母、之部;邰,透母、之部。定、透旁纽双声,之部迭韵,属音近通假。
分享到:
1.通“跆” tai
〔例一〕 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三十年之间,兵相骀藉,不可胜数。”骀藉亦作“跆籍”,践踏。《汉书·天文志》:“因以张楚并兴,兵相跆籍,秦遂以亡。”骀通“跆”。
〔例二〕 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:“于是江湖之上,海岱之滨,风腾波涌,更相骀藉,四垂之人,肝脑涂地,死亡之数,不啻大半。”骀藉即“跆籍”,践踏。骀通“跆”。
骀,定母、之部;跆,定母、之部。定母双声,之部迭韵,属双声迭韵通假。
2.通“邰” tai
〔例〕 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:“王使詹桓伯辞于晋,曰:‘我自夏以后稷,魏、骀、芮、岐、毕,吾西土也。’”《释文》:“骀,他来反,依字应作邰。”疏:“《诗》称后稷封邰,与岐、毕相近,为之长可矣。”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:“实颖实栗,即有邰家室。”传:“邰,姜嫄之国也。尧见天因邰而生后稷,故国后稷于邰。”骀通“邰”,古国名。
骀,定母、之部;邰,透母、之部。定、透旁纽双声,之部迭韵,属音近通假。
发布时间:2019-04-13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5592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