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》:“骞,马腹垫也。”段注:“垫,正俗所云肚腹低陷也。”《周礼·考工记·梓人》:“锐喙、決吻、数目、顧脰、小体、骞腹,若是者谓之羽属。”
1.通“愆” qian
〔例一〕 《春秋繁露·郊语》:“《诗》曰: ‘不骞不忘,率由旧章。’”骞,《诗·大雅·假乐》作“愆”:“不愆不忘,率由旧章。”笺:“愆,过也。”骞通“愆”。
〔例二〕 《荀子·正名》:“《诗》曰:‘长夜漫兮,永思骞兮,……’”注:“骞,咎也。”骞通“愆”,过失。
骞,溪母、元部;愆,溪母、元部。溪母双声,元部迭韵,属双声迭韵通假。
2.通“搴” qian
〔例〕 《汉书·杨仆传》:“将军之功,独有先破石门寻陿,非有斩将骞旗之实也,乌足以骄人哉!”骞旗,即“搴旗”,《史记·叔孙通列传》:“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。”骞通“搴”,拔取。
骞,溪母、元部;搴,见母、元部。溪、见旁纽双声,元部迭韵,属音近通假。
3.通“謇” jian
〔例一〕 《晋书·顾和等传论》:“爰在中兴,元风滋扇,骨骾骞谔,蓋亦微矣。”骞谔,亦作“謇谔,”《后汉书·陈忠传》:“臣闻仁君广山薮之大,纳切直之谋;忠臣尽謇谔之节,不畏逆耳之害。”骞通“謇”。謇谔,正直。
〔例二〕 刘宋《爨龙颜碑》:“骞骞匪躬。”骞骞,即“謇謇”,《楚辞·离骚》:“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,忍而不能舍也。”注:“謇謇,忠贞貌也。《易》曰:‘王臣謇謇,匪躬之故。’”‘骞通“謇”,謇謇,忠贞的样子。
骞,溪母、元部;謇,见母、元部。溪、见旁纽双声,元部迭韵,属音近通假。
4.通“褰” qian
〔例一〕 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拂衣从之。”注:“拂衣,褰裳也。”《释文》:“褰,起虔反,本或作骞,音虽同,义非也。《说文》云:‘褰,袴也。’”骞通“褰”,用手提起。
〔例二〕 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咸欲骞衣手剑而叱之。”骞衣,即“褰衣”,《淮南子·说林》:“褰衣涉水。”骞通“褰”,用手提起。
骞,溪母、元部;褰,溪母、元部。溪母双声,元部迭韵,属双声迭韵通假。
5.通“鶱” xian
〔例〕 《杜工部草堂诗·寄笺岳州贾司马六丈……五十韵》:“如公尽雄俊,志在必腾骞。”骞通“鶱”,飞举。
骞,溪母、元部;鶱,晓母、元部。溪、晓旁纽双声,元部迭韵,属音近通假。


  • 上一篇:
  • 下一篇: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9-04-13
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  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5603.html,转载请保留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   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鄂ICP备2023021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