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》:“高,崇也。”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高台深池。”
1.通“郊” jiao
〔例一〕 《礼记·月令》:“是月也,玄鸟至。至之日,以大牢祠于高禖,天子亲往。”高禖,即“郊禖”,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:“生民如何?克禋克祀,以弗无子。”传:“玄鸟至之日,以大牢祠于郊禖,天子亲往。”《经义述闻·礼记上·高禖》:“高者,郊之借字。古声高与郊同,故借高为郊。”高通“郊”。
〔例二〕 《续汉书·礼仪志》:“仲春之月,立高谋,祀于城南。”注:“汉武帝晚得太子,始立为高禖之祠。”《广韵》:“禖,郊禖,求子祭也。”高通“郊”。郊禖,郊祀求神。
高,见母、宵部;郊,见母、宵部。见母双声,宵部迭韵,属双声迭韵通假。
2.通“膏” gao
〔例一〕 《内经·素问》:“高梁之变,足生大丁。”注:“高,膏也;梁,粱也。”高梁,即“膏粱”,《孟子·告子》上:“《诗》云:‘既醉以酒,既饱以德。’言饱乎仁义也,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。”高通“膏”。膏粱,精美的食物。
〔例二〕 《汉纪·孝成纪》:“(张)禹为人谨厚,然内殖货财,多买田至四百顷,皆泾渭溉灌,极高腴上贾。”高腴,即“膏腴”,高通“膏”。膏腴,肥沃。
高,见母、宵部;膏,见母、宵部。见母双声,宵部迭韵,属双声迭韵通假。
分享到:
1.通“郊” jiao
〔例一〕 《礼记·月令》:“是月也,玄鸟至。至之日,以大牢祠于高禖,天子亲往。”高禖,即“郊禖”,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:“生民如何?克禋克祀,以弗无子。”传:“玄鸟至之日,以大牢祠于郊禖,天子亲往。”《经义述闻·礼记上·高禖》:“高者,郊之借字。古声高与郊同,故借高为郊。”高通“郊”。
〔例二〕 《续汉书·礼仪志》:“仲春之月,立高谋,祀于城南。”注:“汉武帝晚得太子,始立为高禖之祠。”《广韵》:“禖,郊禖,求子祭也。”高通“郊”。郊禖,郊祀求神。
高,见母、宵部;郊,见母、宵部。见母双声,宵部迭韵,属双声迭韵通假。
2.通“膏” gao
〔例一〕 《内经·素问》:“高梁之变,足生大丁。”注:“高,膏也;梁,粱也。”高梁,即“膏粱”,《孟子·告子》上:“《诗》云:‘既醉以酒,既饱以德。’言饱乎仁义也,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。”高通“膏”。膏粱,精美的食物。
〔例二〕 《汉纪·孝成纪》:“(张)禹为人谨厚,然内殖货财,多买田至四百顷,皆泾渭溉灌,极高腴上贾。”高腴,即“膏腴”,高通“膏”。膏腴,肥沃。
高,见母、宵部;膏,见母、宵部。见母双声,宵部迭韵,属双声迭韵通假。
发布时间:2019-04-13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5615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