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通“仃”。伶丁,即“伶仃”,孤独的样子。
汉李陵《赠苏武》诗:“远处天一隅,苦困独伶丁。”隋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伶丁孤苦,至于成立。”
2.通“叮”,叮咬。
《警世通言》卷四十:“在上的变成无数的黄蜂,扑头扑脑乱丁。孽龙招取党类,一涌而至。”《西游记》第八十二回:“行者一头撞破格子眼,飞在唐僧光头上丁着。”又:“还变做个苍蝇儿,丁在门楼上听之。”
3.通“疔”,疔毒。
《黄帝内经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高梁之变,足生大丁。”(高梁,即“膏粱”。)张隐庵集注:“‘丁’即‘疔’。”《物类相感志·身体》:“身上生肉丁,芝麻花擦之。”
4.通“盯”。
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四十八回:“媳妇子又没丁着丫头吃鸡。”
5.通“钉”。按: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鼎部》:“丁,今俗以‘钉’为之,其质用金或竹若木。”按:“丁”本为“钉”的象形字。
《晋书·陶侃传》:“及桓温伐蜀,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。”按: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作“钉”。《晋书》为唐房玄龄等撰,在後;《世说新语》为南朝宋刘义庆所作,成书在前。宋葉適《送吕子阳》诗:“火把起夜色,丁鞋明齿痕。”元李寿卿《度柳翠》第四折:“大众恐有不能了达,心生疑惑者,请垂下问,我与他拔丁,抽楔。”元杨梓《豫让吞炭》剧第二折:“斩砍了韩康眼内丁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五十四回:“女怪钢叉丁对丁”。
[丁宁]ding ning
同“叮咛”。
《诗经·小雅·采薇》:“曰归曰归,岁亦莫止。”汉郑玄笺:“丁宁归期,定其心也。”《後汉书·郎传》:“唯陛下丁宁再三。”《後汉书》原文:“丁宁再三,留神于此。”
分享到:
汉李陵《赠苏武》诗:“远处天一隅,苦困独伶丁。”隋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伶丁孤苦,至于成立。”
2.通“叮”,叮咬。
《警世通言》卷四十:“在上的变成无数的黄蜂,扑头扑脑乱丁。孽龙招取党类,一涌而至。”《西游记》第八十二回:“行者一头撞破格子眼,飞在唐僧光头上丁着。”又:“还变做个苍蝇儿,丁在门楼上听之。”
3.通“疔”,疔毒。
《黄帝内经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高梁之变,足生大丁。”(高梁,即“膏粱”。)张隐庵集注:“‘丁’即‘疔’。”《物类相感志·身体》:“身上生肉丁,芝麻花擦之。”
4.通“盯”。
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四十八回:“媳妇子又没丁着丫头吃鸡。”
5.通“钉”。按: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鼎部》:“丁,今俗以‘钉’为之,其质用金或竹若木。”按:“丁”本为“钉”的象形字。
《晋书·陶侃传》:“及桓温伐蜀,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。”按: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作“钉”。《晋书》为唐房玄龄等撰,在後;《世说新语》为南朝宋刘义庆所作,成书在前。宋葉適《送吕子阳》诗:“火把起夜色,丁鞋明齿痕。”元李寿卿《度柳翠》第四折:“大众恐有不能了达,心生疑惑者,请垂下问,我与他拔丁,抽楔。”元杨梓《豫让吞炭》剧第二折:“斩砍了韩康眼内丁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五十四回:“女怪钢叉丁对丁”。
[丁宁]ding ning
同“叮咛”。
《诗经·小雅·采薇》:“曰归曰归,岁亦莫止。”汉郑玄笺:“丁宁归期,定其心也。”《後汉书·郎传》:“唯陛下丁宁再三。”《後汉书》原文:“丁宁再三,留神于此。”
发布时间:2019-04-13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5684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