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(一)

    1.通“芸”。云云,即“芸芸”,众貌;盛貌。
《庄子·在宥》:“万物云云,各复其根。”唐成玄英疏:“云云,众多也。”按:即《老子》:“夫物芸芸,各复其根。”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《老子·道经》(甲本):“夫物云云,各复归于其囗(根)芸(云)。”按:今本作“夫物芸芸”。景龙碑作“云云”。《抱朴子·内篇·论仙》:“万物云云,何所不有?”南朝宋沈约《述僧中食论》:“万事云云,皆三者之枝葉耳。”唐陈子昂《鹿尾赋》:“天之浩兮物亦云云,性命变化兮如丝之芬。”明李东阳《桂岩书院题》诗:“冠裳皆秩秩,礼乐浸云云。”
2.通“纭”。纷云,即“纷纭”。
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:“威武纷云。”注:“纷云,盛貌。”汉仲长统《昌言·损益》:“为之以无为,事之以无事,何子言之云云也?”唐薛逢《题独孤处士村居》诗:“何如一被风尘染,到老云云相是非?”元张可久《寨儿令·春思》曲:“阑干旧时无限春,笑语云云,图尽真真。”明李东阳《题桂岩书院》诗:“冠裳皆秩秩,礼东漫云云。”清李渔《蜃中楼·耳卜》:“多应此处有声闻洗耳聽之云。”
3.通“雲”。按:“云”、“雲”实为古今字。“云”本是“雲”的象形字。《说文·雲部》:“雲,山川气也。古文省‘雨’,象回转之形。”後因“云”用法“专业化”,成了“人云亦云”之“云”,便另加意符,造一新字“雲”。清钱坫《十经文字通正书》卷十一:“雲,亦作云。”于省吾《甲骨文字释林·释云》:“‘云’为‘雲’之初文,加‘雨’为形符,乃後起字。甲骨文称:‘今丝云雨’,‘丝云其雨’,是均以‘云’为‘雲’之证。”
《诗经·商颂·玄鸟》:“景员维何。”汉郑玄笺:“员,古文作‘云’。”按:“景云”即“景雲”,与“卿雲”、“庆雲”同,彩雲,古以为祥瑞之气。《战国策·秦策·(四)》:“楚燕之兵,云翔不敢校,王之功亦多矣。”《再生缘》第四十一回:“须时已到亲王府,云板。三声报内闻。”

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9-04-13
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  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5827.html,转载请保留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   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鄂ICP备2023021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