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通“叛”,叛变,背叛。
《国语·周语(中)》:“尊贵,明贤,庸勋,长老,爱亲,礼新,亲旧,然则民莫不审固其心力以役上令,官不易方,而财不匮竭……若七德离判,民乃携贰。”汉陆贾《楚汉春秋》:“淮阴侯曰:‘臣故事项王,位不过郎中,官不过执戟,及去项归汉,汉王赐臣王窠之食、巨阙之剑,臣背判之,内愧於心。’”
2.通“牉”。判合,即“牉合”,两半合而为一。
《仪礼·丧服传》:“夫妻牉合也。”按:《周礼·地官·媒氏》:“掌万民之判。”郑注:“判,半也,得耦为合,主合其半,成夫妇也。”《汉书·郊祀志(下)》:“天地合精,夫妇判合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外篇·弭讼》:“人纲始於夫妇,判合拟乎二仪。”
3.通“拌”、“拚”,捨弃,不顾一切豁出去幹。按: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乾部:“判,字亦作‘拌”,《集韵》‘判’通作‘拌’。”《方言》卷十:“拌,弃也。楚凡挥弃物谓之拌。”
《吴越春秋·勾践代吴外传》:“一士判死兮而当百夫。”唐元稹《采珠行》:“海波无底珠海沈,采珠之人判死馀。”五代韦庄《离筵诉酒》诗:“不是不能判酩酒,却忧前路酒醒时。”宋王偁《东都事略》九五《章惇传》:“能自判命者,能杀人也。”《宋史·章惇传》:“苏轼谓惇曰:‘君他日必杀人。’惇曰:‘何也?’轼曰:‘能自判命者,能杀人也。’”按:宋曾慥《高斋漫录》记章惇条云:“苏轼同游南山,抵仙游潭,潭下临绝壁万仞,岸甚狭……子厚(惇字)履险而下。……苏拊子厚之背曰:‘何也’?轼曰:‘能自拚命者能杀人也。’子厚大笑。”“判命”正作“拚命”。清全祖望《司马手于全导论》:“古来篡杀之祸,必有判身家为之羽翼者。”
分享到:
《国语·周语(中)》:“尊贵,明贤,庸勋,长老,爱亲,礼新,亲旧,然则民莫不审固其心力以役上令,官不易方,而财不匮竭……若七德离判,民乃携贰。”汉陆贾《楚汉春秋》:“淮阴侯曰:‘臣故事项王,位不过郎中,官不过执戟,及去项归汉,汉王赐臣王窠之食、巨阙之剑,臣背判之,内愧於心。’”
2.通“牉”。判合,即“牉合”,两半合而为一。
《仪礼·丧服传》:“夫妻牉合也。”按:《周礼·地官·媒氏》:“掌万民之判。”郑注:“判,半也,得耦为合,主合其半,成夫妇也。”《汉书·郊祀志(下)》:“天地合精,夫妇判合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外篇·弭讼》:“人纲始於夫妇,判合拟乎二仪。”
3.通“拌”、“拚”,捨弃,不顾一切豁出去幹。按: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乾部:“判,字亦作‘拌”,《集韵》‘判’通作‘拌’。”《方言》卷十:“拌,弃也。楚凡挥弃物谓之拌。”
《吴越春秋·勾践代吴外传》:“一士判死兮而当百夫。”唐元稹《采珠行》:“海波无底珠海沈,采珠之人判死馀。”五代韦庄《离筵诉酒》诗:“不是不能判酩酒,却忧前路酒醒时。”宋王偁《东都事略》九五《章惇传》:“能自判命者,能杀人也。”《宋史·章惇传》:“苏轼谓惇曰:‘君他日必杀人。’惇曰:‘何也?’轼曰:‘能自判命者,能杀人也。’”按:宋曾慥《高斋漫录》记章惇条云:“苏轼同游南山,抵仙游潭,潭下临绝壁万仞,岸甚狭……子厚(惇字)履险而下。……苏拊子厚之背曰:‘何也’?轼曰:‘能自拚命者能杀人也。’子厚大笑。”“判命”正作“拚命”。清全祖望《司马手于全导论》:“古来篡杀之祸,必有判身家为之羽翼者。”
发布时间:2019-04-14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6665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