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通“辨”。
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别色始入。”按:《诗》传作“辨色”。又《周礼》“士师荒辨之法”郑康成读“辨”为“别”。《大戴礼记·少辨》:“大夫学德别义。”注:“别犹辨也。”
2.通“辩”,辩解。
《周易·繋辞》:“以别贵贱”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本亦作辩。”《周礼·天官·小宰》:“听称责以傅别。”郑司农注:“故书‘别’作‘辩’。”《墨子·天志(下)》:“此岂有异蕡白黑甘苦之别者哉。“清孙诒让间诂:“‘别’、‘辩’声近字通。”
3.通“徧(遍)”,普遍。按:“别”通“辩”,“辩”通“徧(遍)”,故“别”可通“徧(遍)”。
《尚书·康诰》:“别求闻由古先哲王,用康保民。”清王引之曰:“‘别’读‘先饭辩当羞’之辩。古字‘别’与‘辩’通。《乐记》:‘礼辩异’。《荀子·乐论》‘辩’作‘别’。又‘其治辩者其礼具。’《史记·乐书》‘辩’,一作‘别’。辩者,徧也。《书》语盖谓徧求闻于古先哲王也。”(闻,通“文”,指典法。由,于也。)又:“乃别播敷。”《墨子·天志(下)》:“且天之爱百姓厚矣,天之爱百姓别矣。”清王念孙《读书杂志》引其子引之曰:“别,读为‘(遍)’,言天徧(遍)爱百姓也。古或此‘别’为‘徧(遍)’”。
4.通“变”。
《正字通》:“扬子曰:‘君子豹别其文蔚,小人貍别其文萃。’音‘别’为‘变’,转声也。《周易》作‘变’。从‘变’为正。”按:《法言·吾子》又云:“圣人虎别,其文炳也。”(出《革卦》)
分享到:
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别色始入。”按:《诗》传作“辨色”。又《周礼》“士师荒辨之法”郑康成读“辨”为“别”。《大戴礼记·少辨》:“大夫学德别义。”注:“别犹辨也。”
2.通“辩”,辩解。
《周易·繋辞》:“以别贵贱”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本亦作辩。”《周礼·天官·小宰》:“听称责以傅别。”郑司农注:“故书‘别’作‘辩’。”《墨子·天志(下)》:“此岂有异蕡白黑甘苦之别者哉。“清孙诒让间诂:“‘别’、‘辩’声近字通。”
3.通“徧(遍)”,普遍。按:“别”通“辩”,“辩”通“徧(遍)”,故“别”可通“徧(遍)”。
《尚书·康诰》:“别求闻由古先哲王,用康保民。”清王引之曰:“‘别’读‘先饭辩当羞’之辩。古字‘别’与‘辩’通。《乐记》:‘礼辩异’。《荀子·乐论》‘辩’作‘别’。又‘其治辩者其礼具。’《史记·乐书》‘辩’,一作‘别’。辩者,徧也。《书》语盖谓徧求闻于古先哲王也。”(闻,通“文”,指典法。由,于也。)又:“乃别播敷。”《墨子·天志(下)》:“且天之爱百姓厚矣,天之爱百姓别矣。”清王念孙《读书杂志》引其子引之曰:“别,读为‘(遍)’,言天徧(遍)爱百姓也。古或此‘别’为‘徧(遍)’”。
4.通“变”。
《正字通》:“扬子曰:‘君子豹别其文蔚,小人貍别其文萃。’音‘别’为‘变’,转声也。《周易》作‘变’。从‘变’为正。”按:《法言·吾子》又云:“圣人虎别,其文炳也。”(出《革卦》)
发布时间:2019-04-14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6668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