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(三)

    通“减”,损减(亦谓“咸”为“减”之省借)。按:清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云:“古书多假‘咸’为‘减’。”按:《集韵·谦韵》:“减,《说文》:‘损也’。或作‘咸’。”按: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咸,假借为‘咸’。”
《左传》昭公二十六年:“晋、郑咸黜不端。”唐孔颖达《正义》:“咸,诸本或作‘减’。”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輈人》:“驽马之辀,深三尺有三寸。”汉郑玄注:“轮轵与轸轐,大小之咸(减)率寸半也。”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咸,本又作‘减’。”清阮元校勘记:“古多假‘咸’为‘减’,如《左传》(昭公十四年)‘不为末咸’读‘末减’是也。”按:今本《左传》作“不为末减”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(仲冬)行春令,则蝗虫为败,水泉咸竭,民少疥疠。”《周礼·春官·冢人》注:“大夫以咸輈人。”注:“大小之率咸半也。”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並云:“咸,本又作‘减’。”汉司马相如《难蜀父老文》:“上咸五,下登三。”按:《文选》“咸”作“减”,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异。《汉书·昭帝纪赞》:“海内虚耗,户口咸半。”唐颜师古注:“‘咸’,读为‘减省’之‘减’。”清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古书多假借‘咸’为‘减’。”

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9-04-14
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  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7121.html,转载请保留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   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鄂ICP备2023021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