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通“殫”,殚尽,竭尽。按:参看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。
《尚书·君奭》:“丕单称德。”又《洛诰》:“考朕昭子刑,乃单文祖德。”传:“乃尽文祖之德。”《诗经·大雅·公刘》:“其军三单。”郑笺:“无羡卒也。”又《周颂·昊天有成命》:“單厥心。”《墨子·天志(中)》:“今有人於此,驩若爱其子,竭力单务以利之。”又《七患》:“故民苦于外,府库单于内,上不厌其乐,下不堪其苦。”清孙诒让间诂引清毕沅曰:“单,亦作‘殚’。”又《辞过》:“单财劳力,毕妇之於无用。”《庄子·盗跖》:“此六者,天下之至害也,皆遗忘而不知察,及其患至求尽,性竭财单,以反(返)一旦之无故而不可得也。”(按:唐成玄英疏本“单”作“殚”,谓“尽也”,且云:“所有财宝当时并罄。”锺泰《庄子发微》:“患至求尽,性竭财单,两文相对。‘单’同‘殚’,亦尽也。”按:“尽”“竭”、“单”互文见义。)又《列禦寇》:“朱泙漫学屠龙於支离益,單千金之家,三年技成,无所用其巧。”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單,尽也。”《荀子·富国》:“必至於资单国举然後已。”唐杨倞注:“单,尽也。”《礼记·祭义》:“岁既单矣。”注:“谓三月尽之後然。”《列子·黄帝》:“诸客之计单。”唐殷敬顺《释文》:“单音丹,尽也。”《史记·春申君列传》:“王之威亦單矣。”唐司马贞《索隐》:“單者,尽也。言王之威尽行矣。”《宋书·谢灵运传》:“驰骋文辞,义单乎此。”按:《文选》引作“殚”。《南史·孔琳之传》:“至於寒庶,则人思自祸,虽复室如悬磬,莫不倾产单财。”《新唐书·田悦传》:“悦自视兵械乏,众单耗,惧,不知所出。”宋刘昌诗《资政庄节王公家传》:“敌重围夾攻,昼夜不息,城中兵粮单竭,死者甚众。”宋洪迈《夷坚三志壬·刘枢幹得法》:“痛卧岁馀,囊金单竭乃愈。”明文徵明《故嘉议大夫沈君行状》:“在官甫月馀,俸入单竭。”清曾国藩《陈岱雲易安人墓志铭》:“安人单忧极瘁,衣不解带者四十馀日。”
2.通“丹”。
《敦煌变文集·孟姜女变文》:“咬指取血,洒长城已(以)表单心。”
3.通“襌”,古代的一种盛服。
《礼记·儒行》:“衣逢掖之衣。”汉郑玄注:“大袂襌衣也。”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单衣,本亦作‘襌’。”《後汉书·马援传》:“(公孙述)更为援制都布单衣,交让冠。”唐李贤注引《方言》:“襌衣,淮、南楚之间谓之褋,关之东西谓之襌衣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齐王芳传》“西域重译献火浣布”裴松之注引晋傅玄《傅子》:“汉桓帝时,大将军梁冀以火浣布为单衣。”晋王嘉《拾遗记·晋时事》:“单衣,今缝掖也。”《资治通鉴》晋简文帝咸安元年:“王(会稽王,即简文帝)於堂变服,著平巾幘、单衣。”元胡三省注:“单衣,江左诗人所以见尊者之服,所谓中也。”
4.通“簞”、“觶(zhi)”,酒器,瓢。
《吕氏春秋·察微》“凡战必悉熟配备”,汉高诱注:“古之良将,人遗之单醪,输之於川,与士卒从下流饮之,示不自独享其味也。”《文选》晋张协《七命》之七:“单醪投川,可使三军告捷。”唐李善注引《黄石公记》:“昔良将之用兵也,人有馈一箪之醪,投河,令众迎流而饮之。夫一箪之醪,不味一河,而三军思而致死者,以滋味及之也。”唐牛僧孺《玄怪录·崔书生》:“计仆驭尝疲,敢具单醪,以俟憇息。”
分享到:
《尚书·君奭》:“丕单称德。”又《洛诰》:“考朕昭子刑,乃单文祖德。”传:“乃尽文祖之德。”《诗经·大雅·公刘》:“其军三单。”郑笺:“无羡卒也。”又《周颂·昊天有成命》:“單厥心。”《墨子·天志(中)》:“今有人於此,驩若爱其子,竭力单务以利之。”又《七患》:“故民苦于外,府库单于内,上不厌其乐,下不堪其苦。”清孙诒让间诂引清毕沅曰:“单,亦作‘殚’。”又《辞过》:“单财劳力,毕妇之於无用。”《庄子·盗跖》:“此六者,天下之至害也,皆遗忘而不知察,及其患至求尽,性竭财单,以反(返)一旦之无故而不可得也。”(按:唐成玄英疏本“单”作“殚”,谓“尽也”,且云:“所有财宝当时并罄。”锺泰《庄子发微》:“患至求尽,性竭财单,两文相对。‘单’同‘殚’,亦尽也。”按:“尽”“竭”、“单”互文见义。)又《列禦寇》:“朱泙漫学屠龙於支离益,單千金之家,三年技成,无所用其巧。”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單,尽也。”《荀子·富国》:“必至於资单国举然後已。”唐杨倞注:“单,尽也。”《礼记·祭义》:“岁既单矣。”注:“谓三月尽之後然。”《列子·黄帝》:“诸客之计单。”唐殷敬顺《释文》:“单音丹,尽也。”《史记·春申君列传》:“王之威亦單矣。”唐司马贞《索隐》:“單者,尽也。言王之威尽行矣。”《宋书·谢灵运传》:“驰骋文辞,义单乎此。”按:《文选》引作“殚”。《南史·孔琳之传》:“至於寒庶,则人思自祸,虽复室如悬磬,莫不倾产单财。”《新唐书·田悦传》:“悦自视兵械乏,众单耗,惧,不知所出。”宋刘昌诗《资政庄节王公家传》:“敌重围夾攻,昼夜不息,城中兵粮单竭,死者甚众。”宋洪迈《夷坚三志壬·刘枢幹得法》:“痛卧岁馀,囊金单竭乃愈。”明文徵明《故嘉议大夫沈君行状》:“在官甫月馀,俸入单竭。”清曾国藩《陈岱雲易安人墓志铭》:“安人单忧极瘁,衣不解带者四十馀日。”
2.通“丹”。
《敦煌变文集·孟姜女变文》:“咬指取血,洒长城已(以)表单心。”
3.通“襌”,古代的一种盛服。
《礼记·儒行》:“衣逢掖之衣。”汉郑玄注:“大袂襌衣也。”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单衣,本亦作‘襌’。”《後汉书·马援传》:“(公孙述)更为援制都布单衣,交让冠。”唐李贤注引《方言》:“襌衣,淮、南楚之间谓之褋,关之东西谓之襌衣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齐王芳传》“西域重译献火浣布”裴松之注引晋傅玄《傅子》:“汉桓帝时,大将军梁冀以火浣布为单衣。”晋王嘉《拾遗记·晋时事》:“单衣,今缝掖也。”《资治通鉴》晋简文帝咸安元年:“王(会稽王,即简文帝)於堂变服,著平巾幘、单衣。”元胡三省注:“单衣,江左诗人所以见尊者之服,所谓中也。”
4.通“簞”、“觶(zhi)”,酒器,瓢。
《吕氏春秋·察微》“凡战必悉熟配备”,汉高诱注:“古之良将,人遗之单醪,输之於川,与士卒从下流饮之,示不自独享其味也。”《文选》晋张协《七命》之七:“单醪投川,可使三军告捷。”唐李善注引《黄石公记》:“昔良将之用兵也,人有馈一箪之醪,投河,令众迎流而饮之。夫一箪之醪,不味一河,而三军思而致死者,以滋味及之也。”唐牛僧孺《玄怪录·崔书生》:“计仆驭尝疲,敢具单醪,以俟憇息。”
发布时间:2019-04-14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7160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