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(一)

    1.通“太”、“泰”。按:大,《集韵》他盖切,去声,泰韵;今音tai。按:《骈雅训纂》五《释名称》:“古人太字多不加点,如‘大极’、‘大初’、‘大素’、‘大室’、‘大庙’、‘大学’之类,後人加点,以别小大之大,遂分别为二矣。”江远《说文释例》:“古只作‘大’,不作‘太’,亦不作‘泰’。《易》之‘大极’,《春秋》之‘大子’、‘大上’,《尚书》之‘大誓’、‘大王王季’,《史》、《汉》之‘大上皇’、‘大后’,後人皆读为‘太’,或径改本书作‘太’及‘泰’。”又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大,假借为‘泰’”。
《仪礼·士冠礼》:“大古冠布,齐则缁之。”《诗经·大雅·雲汉》:“旱既大甚。”又《鄘风·蝃蝀》:“乃如之人也,怀昏(婚)姻也,大无信也,不知命也。”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大音泰。”《周易·繋辞(上)》:“乾知大始,坤作成物。”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外不观乎宇宙,内不知乎大初。”又《秋水》:“且彼方跳黄泉而登大皇。”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而群天下之英杰而告之以大古,教之以至顺。”又《荣辱》:“粮食大侈,不顾其後,俄则屈安穷矣。”唐李白《明堂赋》:“观天明堂之宏壮也,则突兀曈昽,乍明乍蒙,若大古元气之结空。”《合同文字》剧三[满庭芳]曲:“谢得你太山做主,我是他嫡亲骨血,又不比房分的家奴。”按:“太山”,即“泰山”,喻指岳父。
2.通“泰”,安泰,平安,安定。
《庄子·天道》:“知谋不用,必归其天,此之谓大平,治之至也。”《荀子·富国》:“故儒术诚行,则天下大而富,使有功。”唐杨倞注:“大,读为‘泰’,优泰也。”

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9-04-14
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  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7598.html,转载请保留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   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鄂ICP备2023021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