弟(一)

    通“悌”,顺从、敬爱兄长。
《左传》隐公元年:“郑伯克段於鄢,段不弟,故不言弟。”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孝子入则孝,出则弟。”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弟,音悌。本亦作‘悌’。”先秦曾參《大学》释“齐家治国”:“弟者,所以事長也。”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周公诛管叔、蔡叔以平国弭乱,可谓忠臣也,而未可谓弟也。”《隶释·汉平都侯蒋君碑》:“孝友著於闺门,弟顺称於乡党。”《後汉书·袁谭传》:“若冀州有不弟之慠,无慙顺之节,仁君当降志辱身,以济事为务。”(冀州代指袁谭弟袁尚。)唐 韩愈《董府君墓志铭》:“公之母弟全素,孝慈友弟。”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古者叔段有不弟之恶。”元王祯《农书·孝弟力田》:“孝弟为立身之本……”明王守仁《象祠记》:“象犹不弟,不可以为谐。”清郑燮《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》:“吾辈读书人,入则孝,出则弟。”清张惠言《先妣事略》:“先是先祖早卒,先祖妣白太孺人恃纺绩以抚府君兄弟,至于成人,教之以礼法孝弟甚备,里党称之以为贤。”

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9-04-15
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  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8685.html,转载请保留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   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鄂ICP备2023021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