惟(一)

    1.通“唯”。惟惟,即“唯唯”,应诺。
《荀子·大略》:“惟惟而亡者,诽也。”注:“‘惟’读为‘唯’。唯唯,听从貌。”
2.通“唯”,唯独,唯有,只有。
《尚书·舜典》:“五流有宅,五宅之居,惟明克允。”《老子》第二十一章:“孔德之容,惟道是从。”《左传》昭公三年:“岂惟寡君。”(按:“惟”本亦作“唯”。)《孟子·梁惠王(上)》:“无恒产而有恒心者,惟士为能。”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:“不失君臣之礼者,惟赦。”注:“惟,独。”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敢不惟命是听。”(按:《左传》宣公十二年“惟”作“唯”。)《论衡·说日》:“不崇朝而雨天下者,惟太山。”按: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“惟”作“唯”。唐韩愈《答李翊书》:“惟陈言之务去。”宋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二百零八引唐张彦远《法书要录·购兰亭序》:“老僧因惊悸患重,不能强饭,惟啜粥,岁馀乃卒。”
3.通“帷”,帐帷。
《庄子·渔父》:“孔子逍遥乎缁帷之林。”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帷,本作‘惟’。”《吕氏春秋·慎行》:“及饗日,惟门左右而置甲兵焉。”许维遹集释:“毕沅曰:左氏 昭廿七年传作‘帷诸门左’。梁仲子云:‘帷’、‘惟’形声俱相近,古多通借。”
4.通“爲”,因爲。
《尚书·盘庚》:“亦惟汝故,以丕从厥志。”《敦煌曲子词集·苏幕遮·五台山曲子》六首之二·詠北台道:“罗汉岩顶观㴎河,不得久停,惟有神龙操(躁)。”陆次雲《费宫人传》:“王承恩者,怀宗之近侍也。宫人私向之问寇警,承恩曰:‘若(汝)居深禁,何用知此?’宫人曰:‘惟居深禁,不可不知而豫(预)为计也。’”
5.通“爲”(介词)。按:《玉篇》:“惟,爲也。”黄侃《〈经传释词〉笺释》:“此‘惟’乃‘爲’之借。”
《归藏易》:“民惟邦本,食惟民天。”《尚书·无逸》:“其在祖甲,不义惟王。”又《益稷》:“万邦黎献,共惟帝臣。”孔安国传:“献,贤也。万国众贤,共为帝臣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(上)》:“此惟救死而恐不赡。”战国楚屈原《天问》:“稷惟元子,帝何毒之?”《史记·夏本纪》:“荆河惟豫州。”南朝梁萧统《示徐州弟》:“人伦惟何?五帝为性。”按:“惟”、“为”互文见义。唐柳宗元《骂尸虫文》:“世皆祸之,则惟汝类。”
6.通“違”。
《敦煌变文集·孟姜女变文》:孟姜女“咬指取血从头试。‘若是儿夫血入骨,不是杞梁血相离。果报(教)认得却迴还,幸愿不须相惟弃。’”惟弃,即“违弃。”
7.通“闈”。按:《说文·门部》:“闱,宫中之门也。”
《礼记·杂记》:“云夫人至,入自闱门。”注:“闱门或作惟门。”

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9-04-17
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  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9214.html,转载请保留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   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鄂ICP备2023021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