惟(三)

    通“雖”,雖然(推拓之词);纵然。按:清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八:“《玉篇》曰:‘雖,词两设也。’字或作‘唯’,又作‘惟’。”按:“惟”通“唯”,“唯’又通“雖”,故“惟”可通“雖”。
《尚书·大诰》:“予惟小子,若涉渊水,予惟往求朕攸济……予惟小子,不敢替上帝命。”《吕氏春秋·观世》:“惟贤者必与贤於己者处。”陈奇猷校释:“‘惟’与‘雖’通,详《经传释词》。‘惟贤者必与贤於己者处’,犹言雖周公为贤者必与贤於己者处。”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不识天下之以我备其物与(欤)?且惟无我而物无不备者乎?”《史记·淮阴侯传》:“信问王曰:‘大王自料:悍勇仁彊,孰与项王?’汉王默然良久,曰:‘不如也。’信再拜贺曰:‘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。’”(按:《汉书》“惟”作“雖”。)又《韩长孺传》:“士以此称慕之,唯天子亦以为国器。”

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9-04-17
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  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9216.html,转载请保留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   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鄂ICP备2023021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