折(五)

    1.通“質”,对質,分辩。按:参看王锳《诗词曲语辞例释》。
《水浒全传》第三十三回:“就叫刘知寨一同去州裏折证明白,休要枉害人性命。”元高茂卿《儿女团圆》剧一:“你办着一片志诚的心可自有个峥嵘,你是必休折证是和非。”《元曲选》高文秀《黑旋风》一:“再不和他亲折证,我只是吞忍声气,匿跡潜形。”《拍案惊奇》卷三十五:“只望神明将阎神追来,与老汉折证一个明白。”
2.通“質”,“人質”之“質”,典当。
元张国宾《薛仁贵》二〔醋葫芦〕曲:“你将那酒去卖,鸡快宰,你与我店东头折当了那一对旧麻鞋。”
3.通“制”,判断。
《尚书·吕刑》:“非佞折狱,惟良折狱。”孔安国传:“非口才可以断狱,惟平良可以断狱。”《周易·丰》:“君子以折狱致刑。”《论语·颜渊》:“片言可以折狱者,其由也与?”清薛传均《文选古字通书证》卷三引之,云:“《释文》:‘折,之舌反,《鲁》读折为制。’《广雅·释诂》云:‘制,折也。’‘折’与‘制’一声之转,且折中者有制裁之义,折狱者亦有断制之义,故可互相通假耳。”《汉书·贡禹传》:“微孔子之言,亡(无)所折中。”《文选》汉扬雄《羽猎赋》:“不折中以泉台。”韦昭曰:“制,或为‘折’也。”
4.通“制”,牵制。
《史记·张仪传》:“秦折韩而攻梁,韩怯於秦,秦韩为一,梁之亡可立而须也。”清王念孙《读书杂志》:“折,读为制,言韩为秦所制,不得不与之共攻梁也。‘折’、‘制’古字通。”
5.通“制”,制止。
《诗经·大雅·緜》“予曰有禦侮”毛传:“折衝曰禦侮。”疏:“能折止敌人之衝突者。”
6.通“窒”,堵塞。按: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泰部》:“折,叚(假)借为‘窒’。”
《孔子家语·贤君》:“忠士折口。”王肃注:“折口,杜口。”

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9-04-17
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  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9507.html,转载请保留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   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鄂ICP备2023021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