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通“橈”,削弱。
《吕氏春秋·高义》:“(子囊曰):‘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挠。’遂伏剑而死。”汉高诱注:“挠,弱也。”《汉书·佞幸传·董贤》:“主疾无嗣,弄臣为辅,鼎足不疆,栋幹微挠。”唐颜师古注:“挠,弱也。”宋苏轼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“郦生谋挠楚权,欲复六国。”
2.通“橈”,屈曲,弯曲;软弱,懦弱。
《墨子·经说(下)》:“加重焉而不挠。”又:“贞而不挠,说在胜。”清 孙诒让间诂:“‘挠’即‘桡’之俗。”《易经·大遇》:“栋挠,本末弱也。”《国语·晋语(二)》:“抑挠志以从君,为废人以自利也。”韦昭注:“挠,曲也。”《史记·酷吏列传·周阳由》:“所爱者挠法活之。”汉王符《潜夫论·爱日》:“夫直者贞正而不挠志。”又《考绩》:“夫剑不试则利钝闇,弓不试则劲挠诬。”《三国志·魏书·袁绍传》:“太祖(曹操)兵与审配战城中,生禽(擒)配,配声气壮烈,终无挠辞。”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桓公问桓子野:‘谢安石料万石必败,何以不谏?’子野答曰:‘故当出於难犯耳。’桓作色曰:‘万石挠弱凡才,有何严颜难犯!’”宋王安石《送江宁彭给事赴阙》诗:“劲操比松寒不挠,忠言如药苦非甘。”
分享到:
《吕氏春秋·高义》:“(子囊曰):‘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挠。’遂伏剑而死。”汉高诱注:“挠,弱也。”《汉书·佞幸传·董贤》:“主疾无嗣,弄臣为辅,鼎足不疆,栋幹微挠。”唐颜师古注:“挠,弱也。”宋苏轼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“郦生谋挠楚权,欲复六国。”
2.通“橈”,屈曲,弯曲;软弱,懦弱。
《墨子·经说(下)》:“加重焉而不挠。”又:“贞而不挠,说在胜。”清 孙诒让间诂:“‘挠’即‘桡’之俗。”《易经·大遇》:“栋挠,本末弱也。”《国语·晋语(二)》:“抑挠志以从君,为废人以自利也。”韦昭注:“挠,曲也。”《史记·酷吏列传·周阳由》:“所爱者挠法活之。”汉王符《潜夫论·爱日》:“夫直者贞正而不挠志。”又《考绩》:“夫剑不试则利钝闇,弓不试则劲挠诬。”《三国志·魏书·袁绍传》:“太祖(曹操)兵与审配战城中,生禽(擒)配,配声气壮烈,终无挠辞。”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桓公问桓子野:‘谢安石料万石必败,何以不谏?’子野答曰:‘故当出於难犯耳。’桓作色曰:‘万石挠弱凡才,有何严颜难犯!’”宋王安石《送江宁彭给事赴阙》诗:“劲操比松寒不挠,忠言如药苦非甘。”
发布时间:2019-04-17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hanyuweb/tongjiazi/9816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