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列表:
  • 非尽百家之美, 不能成一人之奇; 非取法至高之境, 不能开独创之域。

    不能博采百家之长, 也就不能形成自家的新奇风格; 不效法追求最高的境界, 就不能开创一个独特的领域。......

  • 凡饮食只要养我身, 食了要消化, 若徒蓄积在肚里, 便成痞了, 如何长得肌肤? 后世学者, 博学多识, 留滞

    凡是饮食, 其目的都是保养自身。 吃东西要消化, 如果只是存积在肚里,便成一种病了,怎么能使身体长肉呢?后代......

  • 人所同者谓礼, 我所独者谓己。 学者多执一己定见, 而不能大同于俗,是以入于非礼也。非礼之礼,大人勿为

    与众人的看法相同叫做知礼, 自己有独特的看法叫做自己的意见。学者大都固执己见,而不能赞成众人的意见,这是......

  • 常看得自家未必是, 他人未必非, 便有长进; 再看得他人皆有可取, 吾身只是过多, 更有长进。

    能经常认识到自己未必都是正确的,而别人未必都是错误的,这便是有提高; 再能认识到别人都有可学之处, 自己身......

  • 师无往而不在也。 乡国天下, 古人师善人也。 三人行则师恶人矣, 予师不止此也。 鹤之父子, 蚁之君臣,

    老师无处不在。 不论在家乡, 还是天下其他地方, 古人都拜高尚的人为老师。 从三个行走的人中求师, 弄不好拜......

  • 人有恒言曰 “学问”, 未有学而不资于问者也。 土非土不高,水非水不流, 人非人不济, 马非马不走。 绝世

    人常常说 “学问”, 学问, 学问, 没有学习不去依靠询问的。土丘离开了土不会高, 水流没有水不会流, 人不向......

  • 吾观上达者,下学每精到。所贵撷(xie协)其英,而无袭其貌。

    我观察学业精深、通晓治国之道的君子, 时常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, 而且非常精细周到。 他们重视的是学习吸取......

  • 凡人有一行之善, 则当学之, 勿以其同时同处, 贵耳贱耳目焉。

    凡是别人有一种好的行为, 就应当向他学习, 不要以为与他同时相处, 看他的地位高贵还是低贱再去学习。......

  • 凡读书处事,当烦乱疑惑之际,正当虚心博采,以求至当。或未有得, 亦当且以阙疑之意处之。 若遽以所粗通之

    凡读书或处理事情,当遇到昏乱迷惑的问题不能解决的时候,应当虚心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, 以求得正确恰当地解决......

  • 凡求益之道, 在于能受尽言。 或议论经旨, 有见不到; 或撰文字,有所未工;以至凡在己者,或有未善,人能

    凡是求得好处的方法, 在于能接受别人的无保留的话。 或者讨论经书意旨, 自己有的见解有不到之处; 或者撰写......

  • 读书但当虚心平气, 以徐观义理之所在。 如其可取, 虽世俗庸人之言有所不废; 如有可疑, 虽或传以为圣贤

    读书应当虚心静气, 慢慢地观察认识义理所在之处。 如有可取之处, 即便是普通人说的话, 也不能废弃; 如有可......

  • 如切如磋(cuo搓), 如琢如磨。

    学习要像加工兽角、象牙、玉石那样,仔细反复地切磋琢磨。......

  • 思之思之, 又重思之。 思之而不通, 鬼神将通之; 非鬼神之力也, 精诚之极也。

    思考思考, 再进一步地思考。 对问题思考不通, 鬼神会帮助你搞通; 不是鬼神的力量, 是你钻研到极点的结果。......

  • 学而不思则罔, 思而不学则殆。

    只学习而不思考, 就容易受蒙骗; 只思考而不学习, 就会疑惑丛生。......

  • 三思而后行。

    反复多次地思考以后, 再去行事。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