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忆钱塘江》(李觏)

2019-05-13 可可诗词网-宋诗评析 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

李觏

昔年乘醉举归帆,隐隐前山日半衔。

好是满江涵返照,水仙齐著淡红衫。

这首诗绘出了钱塘江薄暮的奇景。此诗不是作者正在游钱塘江时所作,而是若干年后回溯旧游,凭记忆写出来的,所以题为《忆钱塘江》。

“昔年乘醉举归帆”,“昔年”一本作“当年”,回想当年乘着酒醉漂游钱塘江,归船高高地挂起了风帆。“举”,是高挂的意思,作者在饱览山水之后,兴尽而返,所以说“归帆”。“隐隐前山日半衔”,其时天已薄暮,太阳已有一半落到那座山的背后。“日半衔”三字形象逼真,活画出一幅太阳在山间欲落未落、半没半留、半隐半现的奇妙图景。首二句写的是记忆中的实景,虽无半字写江、写水,但那缓缓移动的船帆,隐隐而现的前山和半吞半吐的落日,早已拓展出一种深远开阔的境界,构成一幅静谧而苍茫的大江之景。

人在醉中,常发奇想。诗的末二句驰骋想象,忽作奇语: “好是满江涵返照,水仙齐著淡红衫。”那太阳的余辉照到江面上,把江水全给映红了,好象给水晶宫里的仙女披上了淡红色的衣衫,婀娜多姿,在移动,在舞蹈……,这无疑是作者当时在醉眼朦胧中的奇幻感受,它是那么美丽、醉人,以致若干年后,回忆起来还是那么清晰、透明。那最后一句是对“满江涵返照”那种美好景象的比喻,用得既奇特,又警辟;既出人意想之外,又在情理之中。这大概是受到曹植《洛神赋》“凌波微步,罗袜生尘”的启发吧。曹植是在刻画想象中洛水之神的媚态丰姿,而李觏则是描绘客观景物在主观感觉中的倩影。二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,但在艺术精神上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:让描写对象变得富于色彩的、动态的美,表现其特有的风神。

这首诗虽是忆旧之作,但一景一物都十分清晰、逼真,并能赋静以动,读之使人犹如身临其境。意境开阔,用语自然,设喻奇特,虽无深刻的意蕴,但其中充满着作者对山水的挚爱之情。